APP下载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之我见

2009-05-31

新课程·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标新课程

潘 伟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虽然教学中教师也设计了组织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教师是学生发言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分析问题,而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这一主体。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样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活动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而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施这种生成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即能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用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分寸。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教,结果一堂课像一盘散沙,课堂纪律松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因此,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与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生效的生成。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掌握火候,寻找契机,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生成。只有这样,生成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目标浑然一体,目标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实现。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实施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既要积极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也要让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成为重塑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弹前小学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标新课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