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胀不过是“笼中虎”

2009-05-30马红漫

新民周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预期调控现实

马红漫

按照理性预期的基本观点,一个被公众所共同预测到的经济趋势往往會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化。

尽管经济似乎还处于衰退阴影之中,但有关通货紧缩即将变为通货膨胀的转折预期就已经开始大行其道。特别是6月份新增信贷较上月激增1.53万亿元,远超市场之前预计,由此“货币多度发行导致通货膨胀已难避免”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而买黄金、购房产已成为当下坊间热议的“避险”首选。

直观看来,这样“超前”的恐慌情绪情有可原,毕竟就在一年前我们还身处通胀之中。彼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历史顶点,国内的猪肉、蛋禽、食油价格的同比涨幅仿佛坐上了火箭,让人大跌眼镜。但需要指出的是,类似的一幕其实很难再度上演。既然“未来的通货膨胀”已经为市场各方所充分预期到,那么通货膨胀即便真的来了,也不可能产生非常巨大的经济影响,甚至不排除极端情况出现,即喊得很响的通胀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经济运行的经验规律可对此乐观预期做出支持。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信息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开始大行其道,其中有关心理预期对于现实经济走势的反作用,开始在理论上基本成熟。按照理性预期的基本观点,一个被公众所共同预测到的经济趋势往往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化,或者即便趋势能够依旧,但达不到之前预测的幅度,或者该趋势根本就消弭不见。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旦经济趋势被准确预期,那么市场的对冲行为就会大量出现,由此会遏制趋势的运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人们都预期到上证指数会在6124点见顶,那么当指数达到5000点时,就会不断地有人抛售兑现,最终指数根本就不可能达到6124点高位。

事实上,去年上半年通胀的爆发也从反面证实了这一判断,正是由于当时市场及调控部门对通胀预期有所低估,才演绎了之后以食品为代表的物价全面飙涨。

2007年年底,月度CPI指数涨幅节节攀升,价格上行压力越来越大,民众开始有了囤积货品的冲动。11月份,重庆市“家乐福”超市爆发的踩踏事故更是印证了百姓对未来通胀的强烈预期。然而,当时的主流观点则认为,如果扣除食品价格的上涨,那么当年CPI上涨是不值得太担心的事情。因此,政策关注的重点放在国内经济失衡问题上,比如国际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为此,调控部门着力于提高扭曲的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价格,以期通过理顺生产要素的价格机制、改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而调整经济增长过度倚重出口,投资和内需动力不足的局面。最终的结果是,在传导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提价渐次加剧了社会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的压力,并在2008年上半年全面爆发了一轮通货膨胀。

与上次情形迥异的是,调控部门当前已经对可能出现通胀问题十分警觉。尽管在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郑重地冠以“毫不动摇”四个字,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上,降息与存准率调降等典型的宽松政策措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被动用了,现实的货币政策其实处于“观望”之中。而且,央行“收紧钱袋子”的温和举措也逐步浮出水面。比如,央行通过重启1年期央票等手段明显增加回笼力度,上周净回笼资金100亿。虽然此次资金回笼的规模不大,但从量变到质变,这说明央行已经在关注因流动性过度宽松所引起的信贷暴涨问题了。此外,央行叫停了此前商业银行“外紧内松”的二套房贷标准,并在杭州等率先严格实施。银根收紧的政策已经初露端倪,由此可以逐步逆转市场对通货膨胀爆发的预期,最终足以避免让“通胀预期”变为“通胀恐慌”。以大宗商品为例,该类商品价格在通胀预期之下在5月份出现暴涨。但是试问,在现实经济紧缩的背景下,这样的炒作如何能够持久?

被预期到的通胀不过是“笼中虎”而已。由此看来,走向通胀的经济趋势并不可怕,只要调控部门能够准确判断并及时把控政策方向和力度,则“通胀恐慌论”消弭有望。

猜你喜欢

预期调控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