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胖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案例及反思
2009-05-29杨琴琴
杨琴琴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它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反思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下面是三位老师在教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5.4“我变胖了”的问题情境片段。
A老师:
师:“变”是一种本领,孙悟空之所以本领高强,原因之一就是他能72变。然而孙悟空最终败在了二郎神的手下,为什么呢?
生:二郎神能识破孙悟空的72变。
师:那二郎神是怎样识破孙悟空的72变的呢?
生:找他变不了的东西——尾巴。
师: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课本例题)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型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B老师: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经意地就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减肥”的广告。可我们今天不研究如何“减肥”,我们今天研究“我变胖了”。现在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橡皮泥,先用这块橡皮泥捏出一个“瘦长”的圆柱体,然后再让这个“瘦长”的圆柱“变胖”,变成了一个又矮又胖的圆柱,同桌可以相互帮助随后思考两个问题:
(1)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的过程中,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度呢?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
生:在我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的直径和高度都发生了变化,而橡皮泥的体积没变。
师:很好,那么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出示课本例题)
C老师:
借助多媒体播放“朝三暮四”的动画(学生们看完后都笑了)
师:有什么值得大家这么高兴?
生:是猴子,他们笨死了。4+3和3+4不是一样吗?
师:是呀,我们知道加法具有交换律。(接着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了两瓶矿泉水,容量一样,一瓶短而宽。一瓶长而窄)同学们看那个瓶子装的水多?
下面议论纷纷,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
教师拿出两个相同的量杯,让—个学生把两瓶矿泉水分别倒进两个量杯中,结果全体同学都说一样多。没有说对的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不要紧张,现在还有机会证明自己,请看:(出示课本例题)
反思:
A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孙悟空72变为情境引入例题,讲解的也很清楚,但没有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B老师从当今的热门话题“减肥”入手,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化。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观察、发现、总结以及和同桌的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到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C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借助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感受等积变化,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因沉迷于动画所创设的情境中,导致教师已进行到下一个动手操作的关键环节了,他还在对动画故事念念不忘。动画故事有点成了课堂的摆设,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
由此看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1)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即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2)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但要忌“流连忘返”。教师要从生活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3)努力提高各种情境创设的效度,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4)情境创设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