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研究
2009-05-29王宣瑛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否认同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状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和谐文化生态;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状况,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和谐文化生态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文化生态的迫切需要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是和谐社会的反映和升华,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持和精神武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谐文化建设就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体现、反映出来和传播出去。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到和谐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让大学生在日常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其深入人心,成
为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也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有没有科学崇高的理想,是否认同并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新特征及其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与变革,对大学校园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思想发生着微妙复杂的变化。在和谐文化生态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是否认同并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呢?为此,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部分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20份,回收率为93%。通过认真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认知上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能把全体社会成员凝聚、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科学命题,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认同的。具体情况如表1:
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每一项内容,都有超过70%的大学生是坚信不疑的。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成果显著,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虑
虽然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的具体细节,大学生们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疑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表2是几项内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50%以上的当代大学生对于以上几项内容是比较满意的,而非常满意的人数比例明显偏低,某些项目的不满意人数比例偏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客观方面讲,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继续提高,党员的素养也亟须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将近60年,执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党在摸索中前进,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和不完善之处,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仍需提高。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有的党员并未充分发挥先进性,甚至在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贪污腐化现象,这都影响了党员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形象。从主观方面看,当代大学生是80后一代,他们生活在思想舆论氛围比较宽松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敢于大胆表达心声和发表言论,评判党内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时标准更高、更严格,也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消除大学生的困惑和疑虑,才能让大学生从心底里认同并真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真心诚意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拼搏。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疑虑。在和谐文化生态下,如何以新颖的手段和创新的形式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尽可能消除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内容的困惑,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质量和增强大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加减乘除法”原则,对大学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足“加法”。即增加丰富的教学案例,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比较抽象。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能独立思考问题,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教育才能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理论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理论性强、比较枯燥、难于理解,这就需要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鲜活生动的实例来验证理论的正确。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并作为教学案例。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亲身感受身边的新变化,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奋斗目标。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实“减法”。即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假”、“大”、“空”内容,体现教育的层级性,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往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会议文件多,领导讲话多,内容比较空泛,很多大学生反感这些教育内容,出现反感情绪和排斥心理。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体现出层级性。对于大学生党员,由于他们的思想成熟,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都比较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对于党的会议精神、领导讲话,不仅要深刻领悟,而且要贯穿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更加坚定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成为坚定信仰者。对于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有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和热情,但思想还不够成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要教育引导他们掌握会议、讲话的精髓和主旨部分,并结合生动典型的案例,做到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解,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对于大学生中既不是学生党员又不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普通学生而言,他们也会随时关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些大事和大政方针,但更关心的是这些大事和大政方针能否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因此,要注重运用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健康地成长成才。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活“乘法”。即营造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主要载体。既要以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党的生日等常规性活动为教育的切入点,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成为奋斗的精神动力,又要通过组织开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有关的读书会、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让大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由知之不多到深入内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另一方面,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表达感情、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个信息平台,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红色网站的宣传教育功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宣传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主旋律,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透“除法”。
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落脚点。也就是通过共同理想教育,消除大学生们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困惑和疑虑,从而对所学的理论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当前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不回避、不偏激,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前因后果,科学理性地对待客观事实。例如,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党和政府将制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这些政策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师把这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讲透讲清楚,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疑虑,而且他们也可以向更多的人进行宣讲,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党和政府,消除人们的恐慌,消除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
[J]皮坤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问题及对策[J].思想纵横,2008,(6).
[2]沈春敏.新世纪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教育必须惟实[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
[3]朱可峰,陈蓝,蒋艳萍.探讨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广西教育,2008,(3).
作者简介:
王宣瑛(1976—),女,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