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偶像”坠落之反思

2009-05-29

华人时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王石偶像道德

晨 曦

李正中/责任编辑

editor by lizhengzhong

灾难总与道德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有人说,灾难是道德的试金石,狂风吹尽之后究竟是见真金还是现废铁,自然一览无余;又有人说,灾难是民族精神崛起的契机,是的,劫后余生的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往往凸现了最真的人性之美。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国文化中的种种传统美德在全国范围内迸发———坚强隐忍、临危不惧、同舟共济、无私奉献……我们前所未有地被自己感动着,信心满满地期待着灾区的重建能带来社会道德风尚的空前跃进。

回顾地震发生后舆论对于若干典型人物的争议,笔者发现,舆论时常陷入从偶像期待到现实不满,再到消极抱怨的怪圈。人物或事件本身并非扑朔迷离,只是在大灾难背景下,人们对于道德跃进的渴求似乎稍有些急功近利。

从“痴情男”到“薄情男”

患难见真情,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夫妻相处之道。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悼念亡妻的名言佳句,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正因其符合了人们对夫妻之间“痴情相守”与“忠贞不渝”的道德期盼。如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汶川地震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代版“痴情男守护亡妻”的悲情故事在民间传为佳话。这位“痴情男子”叫吴加芳。如今,在百度搜索栏里,键入“吴加芳”你将得到相关网页6.37万篇,而如果键入“背妻男”,搜索到的相关篇目是535万篇。这个平凡的灾区男子之所以一夜成名,源于地震发生后网络上所流传的一幅感人照片,媒体给这张照片冠名《给亡妻最后的尊严》,并且评论它“记录了地震中一个中国农民对爱的诠释”。自从网民们发现了这张外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一个道德神像在网络空间毅然崛起,照片的主人公吴加芳被网友们封为“地震中最有情义的丈夫”。那一句后配的煽情台词“老婆,回家后我还会好好惯你”,让无数国人内心着实感动了一把。

于是,被推向道德偶像高地的凡人吴加芳,人生中一下子出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转折。各地的电话和来访者纷至沓来,有要采访他的媒体记者,还有向他大胆示爱的姑娘们。一下子成为公众人物的吴加芳感到十分困扰,但成名确实也带给他实际的好处———2008年11月,也就是地震发生半年后,他与一位成都姑娘在认识9天后闪电结婚。舆论对此小有非议,毕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此时他的亡妻尸骨未寒,这样一个痴情男子怎能这么快就另觅新欢?但是大多数善良的人们还是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人家的自由。

然而让人彻底失望的真相终于在2009年2月爆发,还是在新闻媒体上,人们发现:这位“情义男”的背妻举动其实是迫于无奈,夫妻感情不和的他们还曾经闹过离婚,甚至,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中,被还原了原貌的吴加芳居然是个大不孝之人!只消瞬间,此前这尊被人们膜拜为“情义男”的神像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便是“薄情男”的骂名。

人们在倍感失望的同时,也许更多地还是觉得愤怒,有种似乎被人耍了般的“闷屈”,甚至不满地高呼“又被媒体欺骗了”!

从“好公民”到“王十块”

在汶川地震发生前,王石的万科曾四度蝉联“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他本人也在中国地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媒体所塑造的王石形象是一个“社会少有的极具责任感的商人”,他致力于解决工薪阶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并且凭着“不行贿”理念力保万科在复杂的政商环境中稳稳地发展,这些经商之道使他无论在朝野还是庙堂都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然而地震后,就捐款问题王石和他的万科犯了众怒,太多的网民们纳闷了———万科如此财大气粗,却只捐套房子的钱,这不是抠门是什么?更要命的是,王石自己吝啬也罢了,居然还建议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因为“十块论”,王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谴责之中,并且背上了网民调侃式的“王十块”骂名。当他意识到自己“在不对的场合发表了不合适的言论”时,一切为时已晚。第一个冒出来捐出一个亿的“王老吉”赚了个盆满钵满,而王石表示要以一亿元公益参与灾区重建时,舆论并不买他的帐,反而扔出更为愤怒的回应———还想再发一笔国难财吗?

王石被骂是必然,但却不是应然。公众人物的正面形象向来是脆弱的,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商,在人们心目中他们甚至被认为是搜刮民脂牟取暴利的群体。如此一来,为富不仁者自然要被道德大棒痛捶一把。地震前的王石给人们树立了一种为富且仁的形象,于是对这样一个传奇式的成功人物,公众对他赋予了更多的道德期待。地震发生后,当王石抛出“十块论”时,人们先是震惊,继而又是痛骂又是抵制。和凡人吴加芳一样,王石也从道德的神像上重重地跌落下来。

从范老师到“范跑跑”

范美忠其名与地震后网友的戏称“范跑跑”有着戏剧般的对比效果,如果说吴加芳和王石让人们对于“痴情男子”和“良知商人”的道德期待扑了个空,那么范老师显然让人们对数千年以来的师德传承相当担忧。

一个正在上课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抛弃了一屋子的孩子,自顾自狂奔出去。如果将这理解为人的求生本能,那么“范跑跑”和“王十块”有着类似的命运———因言获罪。面对先跑的质疑,他仍不卑不亢地亮出自己的人生观,称自己是“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而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而更为惊世骇俗的言论则是,他竟公然挑战家庭伦理,表示“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在《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中,范美忠原任职学校都江堰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表示,“范美忠讲的也许是真话,但是不善,不美”,他认为范老师的震后言论是一种病态反应,而他的“勇敢”则引来更为激烈的抵制之声。

事实上,地震前的范美忠可算是基础教学阶段中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这位北大毕业生,不屑于给学生讲课本上的死板知识点,怀揣执着的教学改革信念,时时反思,想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创造力”的大师级人物。他那与传统应试教育格格不入的教学方式,让他在去光亚私立中学之前的教书生涯相当不顺。光亚学校的国际预科班给他提供了一片天地,在那里,他可以在讲台上天马行空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轰炸”,继续实践自己培养大师的梦想。他沉醉于启蒙式教育,给学生介绍大量课外知识,培养他们文艺体育方面的才能,甚至与学生同台PK语文知识。也正因如此,这位另类的老师深受一部分学生的喜欢,他们认为,在范老师那里真正学到了东西。

在地震后的一片舆论谴责声中,范美忠曾经公开道歉,但仍倔强地坚称自己的言论并无不妥。自然,这样“无诚意”的道歉并不会为公众所接受。此后,关于范美忠的消息零零散散见诸媒体,并不明智的他先是失去工作,再就业也因舆论的“关注”而困难重重,他一度生活窘迫,甚至不得不接受朋友接济。

教师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向公众视野的范美忠不仅不符合这样的道德标准,甚至被斥为“无耻”。他唯一的“贡献”在于,促使教育部在修订新版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增加了“关心学生健康”、“保护学生安全”等条目。

崇高与无耻之辩

综观“背妻男”事件、王石捐款门事件、“范跑跑”事件的前后,笔者认为,这些都关乎人们心中一种道德偶像的倒塌。仔细想来,灾难发生后,很多人都在废墟中寻找亲人遗体,背尸回家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恰好吴加芳被记者拍到了,于是一个“平民英雄”形象拔地而起,在突发事件中普通人的平凡举动能让人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点,但这个闪光之处也许会在一片赞誉之声中异化为一种桎梏,它束缚着原本平凡的人只能伟大和崇高,只能符合公众对他设定的道德标准。当平民被主流的宏大意识形态所美化和神圣化之后,当他们的生活重新走向常态和平庸时,人们往往容易从虚幻的道德崇拜中跌落下来。于是他们在发现了所谓的“真相”时,才会异常地失望和愤怒。

又如王石,原先的“好公民”形象让人们不愿意去分析他发表言论的语境,甚至赌气般地将他的道歉视为道德败坏露馅后的“阴谋”。著名主持人新闻观察员白岩松就曾指出,现在是一个“标题阅读”的时代。信息如汪洋般泛滥的环境下,再加上言论表达空前便捷的时代下,少有人能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稳重。关键还在于,如果不是公众人物,人们基本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于是,紧抓着媒体的只言片语,仅凭几个关键词,忠奸善恶任由人说。

小时候看电视剧,复杂的剧情看不懂时,总会反复追问家长:“这个人究竟是好人呢?还是坏人?”这种问题在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往往会让大人觉得为难。因为,孩子的世界中也许只有简单的“非好即坏”二维逻辑,如果这个人不是好人,那么就一定是坏人。而家长之所以难以回答,是因为他知道好坏之间还有非常复杂的中间地带,这些跟孩子是很难解释清楚的。那么,反思地震中出现的争议人物,无论是吴加芳、王石、范美忠,还是所谓的“最牛官腔张书记”,还是下跪书记蒋国华,都不能简单地用两极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是非评判,要么动情褒扬一番,要么大肆贬损一通。一个人说了句不符合身份的话,做了件背离社会公德的事情,并不代表他的秉性就是无耻的;同样,一个人做了一件有情义的事情,也没必要把他捧到脱离常人的崇高地步,以免哪天又因为他的浑浑噩噩而痛感“真相”之丑恶。

大地震后的一年间,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人们热情褒扬也好,厉声斥责也好,无非是表达了一个共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的期待———我们渴望震出一个新中国,渴望震出潜伏已久的团结友爱之国民精神,震出一个有凝聚力有坚韧力的可敬民族。当一切熙攘争吵都烟消云散,当一切生活都恢复正常之时,我们更应该趋于理性,社会道德不可能经过一次灾难的洗礼就一步走入至善至美的境地。历史也表明,暴风骤雨式的思想革命是难以奏效的。悲恸和感动过后,我们仍需学会宽容面对人性的缺陷和阴暗面,学会分辨事物的复杂多面性,而不是任凭一时的道德激情迸发而失去了对社会现实的理智判断力。

猜你喜欢

王石偶像道德
大众偶像
Task 4
跟踪导练(五)(2)
作家梦
道德
王石,退出万科是进步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偶像效应
不醉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