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2009-05-29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法制

杨 毅

摘 要 本文将探讨目前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究.对于健全和加强我国社会监督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法制 政治参与 社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一 目前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意识淡泊,社会监督主动性弱。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有序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府决策与公共管理的行动.政治参与有助与扩大民主;有助与政府最大限度集中公民的意志,防止政府决策的片面性,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以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二)政府行为透明度低,社会监督难以进行。

社会监督的前提条件增强政府行政活动的透明度,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公开政府只能、公开政府的决策活动、办事过程、办事结果、建立电子化政府,推行阳光政务。让政府的一切活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加强社会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这既是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是防止政府暗箱操作、滥用职权和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对于建设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政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从目前政府运行的机制来看,至今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而有效的政务公开条例,我国的电子化政府,阳光政务还处于探索阶段,也没有一套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政务公开的程度仍然没有确立;政府行为透明度低,且越到上层透明度越低,政府有法不依,滥用职权、贪污腐败事件时有发生。

(三)社会监督机制弱化,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社会监督一般包括社会团体和社会公民对行政的监督,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对行政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对行政的监督。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监督最沉痛的教训就是往往对权力的运行缺乏制约、监督乏力。社会监督处于被动地位,大多数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政府行为侵害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对政府的违法和过错行为进行监督制约,这种事后监督很难有效地意志政府决策的失误,也无法保障社会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各种监督主体之间缺乏相互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中产阶层以及以上阶层只占一小部分,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山野工人,农民劳动这处于社会的中下层,由于所占有的资源少而拥有的数量庞大,构成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如此庞大的社会阶层,理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呼声,但在实践中,民意表达的渠道并不畅,合法性表达机会较少,群众很容易从容忍和沉默演变为采取极端的反抗行为,近几年来在一些政府政府表现尤为突出。

二、阻碍当前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的原因探究

(一)历史原因:中国传统的“家天下”的国家观和传统的权力观的局限。

中国人历来对权力非常崇拜、盲从,这样就为权力披上神秘的外衣。中国传统的“家天下”的国家观和传统的权力观对中国社会监督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一是造成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土壤的贫瘠;二是造成了权力监督意识的淡薄;三是造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

(二)思想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的“仁政”、“爱民”、“忠君”等思想在中国政治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样容易导致社会监督在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儒家思想的“忠君”、“为民做主”的职责观,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公民就应该忠于国家,不应该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提出质疑。同时容易形成政府既然是“为民作主”,那么政府作为人民的主任,他会尽力维护人民的利益,至少不会侵害人民的利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容易忽视社会政府的监督。

(三)经济意义:一定的政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之上,并受经济的制约。

我国的社会监督,公民的政治参与都受到目前我国经济状况的制约。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作为个体的公民,特别是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比较低,而且处于社会下层,政治地位也比较低,再加上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时间上,都无法保证他们的政治参与,也就无法充分行使他们的社会监督职责。

(四)体制原因:我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于不足。

具体表现在对党负责和对人民代表负责的矛盾;有法定授权的权利和无法定授权的权利之间的矛盾:人治和法治之间的矛盾;法的权威、机构的权威和人格的权威之间的矛盾。这些缺陷和不足所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影响了我国民主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有些社会监督机制的设置成为摆设,真正的监督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监督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仍存在缺陷与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不能有效制约政府的违法乱纪、决策失误等。因此,要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就必须正视我国社会监督的缺陷,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逐步完善和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监督,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7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霍宪森.论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发表于2006年10月中国选举网.

[2]霍宪森.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横向权力监督体制.发表于2003年12月人民网.

[3]张唏海.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4]郭济.中国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陈奇星.行政监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刘永佶.中国官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夏海.中国政府构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建中.政治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法制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来宾市忻城县聘任70名法制副校长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管城检察院表彰优秀法制副校长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