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吹力与气球大小的关系
2009-05-29魏万林
魏万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感受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勇于发现问题的品质;形成关心自然现象、乐于探索的情感。
⑵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减弱学习物理的恐惧感,消除物理科研的神秘感,
培养自信心,体会到善于动手、动脑,人人都可做研究,成为科学家。
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相互团结的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研究吹力与气球大小的关系,体会控制变量的意味,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⑵通过整个探究过程,体会物理探究的一般步骤。
3.知识与技能:
⑴在实验中,了解吹力与气球大小的关系。
⑵通过讨论,培养孩子设计实验的技能。
【教法】引导、讨论、实验
【教具】气囊(若干)、小竹筒(若干)
【学情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序言后的一节校本教研课。初二学生已具有一些物理生活常识,但未科学化、系统化。好多学生谈“虎”色变,不知所措,潜意识里甚至有些恐惧。本节课从学生最常见的现象入手,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完成探究过程,逐渐让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体会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研究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不高,多数学生会很轻松的理解本节所学。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生活实践,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打通课本与生活的界限,让教育回归生活。)提问: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大家留意了身边哪些现象,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要求多个学生演示吹气球,谈感受。(讨论、体会)
提出问题:吹气球时,比较费劲。在气球变大的过程中,用的吹力均匀吗?吹力与气球大小之间有关吗?是气球越大越费劲,还是越省劲?
2.猜想与假设
(学生思考,结合生活经验、知识给出猜想及依据)如下:
气球越大吹力越大(费劲);
气球越大吹力越小(省劲);
气球变大吹力不变(用劲均匀)。
3.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以上同学们的猜想,哪一个是正确的?在气球变大的过程中,怎样比较吹力大小呢?(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几见;教师指出问题和实验的可操作性、现实性,师生给予评价。)
选择最优实验方案:
猜想出现结果
4.进行实验并搜集证据(多次反复实验)
证据:大气球越来越大,小气球越来越小。
结论:吹力与气球大小有关,气球越小,吹力越大。
5.反思与交流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实验,评价自己的大胆猜想及上面实验中的优缺点)
学生的自我评价:⑴对于身边的事物,要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和研究;
⑵有想法,要善于于动手、动脑,证明自己的想;
⑶猜想、感受不一定正确;不一定人多观点就一定正确;对待任何事物要多思考,不能信口开河;
⑷实验(实践)是辨别观点真伪的标准;
……。学生对实验的评价:⑴该实验设计简单,现象明显,效果好、易实现;
⑵实验中要选用气囊大小、薄厚都相同的两个进行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6.生活应用和一些日常现象的解释
学生讨论:吹泡泡糖、自行车轮胎打气、吹气球等……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你认为那一点最困难?
2.本节实验课你有哪些体会。
【课后作业】:
你对生活中哪些现象提出了疑惑,有什么发现?你能证实自己的 想法吗?如……。
1.水放在冰箱内,可以变成冰块.那么向水中加盐搅拌成盐水,盐 对水的凝结有什么作用?
2.两个茶杯,分别盛等量的热水与冷水,同时放入一个冰箱,哪个先结冰?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核心的位置.而科学探究在课堂中如何实施活动则成为物理课改的关键.
这节课牵动着孩子活跃的思维,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结束了。刚下课,我正整理教具,学生们就围了上来.有的对老师的实验产生兴趣,反复验证;有的与老师讨论着奇异的自然现象;有的则满脸喜悦的看着我;有的则说笑“老师和他们做了一节游戏课”。这样的情景令人喜悦。一节简单的实验课,一个小小的课外探索设计,竟然让学生们“满载而归”,给他们带来了如此的快乐,也为自己增加了更多的一份成就感。
课早已结束了,我却好久没有回过神,一直体味着学生带来的这一份快意,思考着以后的教学:怎样把今后的每一节物理课上的更加精彩?如何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规律,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氛围学习,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从而教师在享受中教书育人,师生关系能够更加亲密融洽?
课改之路,任重道远。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