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课程标准 培养创新能力

2009-05-29兰利森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白兔创新能力思维

兰利森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课程标准和课改实验的目标所在。在这些素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所在。小而言之,它关系到一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大而言之,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一个人创新素质的形成必须从小抓起。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内容,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尤为重要。笔者是一名小学课改实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和体验,拙言述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起步 事实证明,聪明的人发现问题,普通的人等待问题,愚蠢的人没有问题。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是引发寻求解决办法、激发创新思维的启蒙。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聪明而有创新的人,首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起步点。发问来自观察,观察引起思考,思考引发问题。新教材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和特点都很突出。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中最基本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外观上让人耳目一新,直观上使人通过图案会不由自主引起遐想与发问;其次,新材料中设置了许多综合实践类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思考,并去发问,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新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有宇宙星空、天文方面的,也有大海湖泊、地质方面的;既有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城市风味的内容,也有弥漫着乡土乡情、幽静舒适的田园生活的内容。这样,会使小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从各方面尽力去探索,去思考;也会使城市孩子对乡间生活充满好奇和企盼,使农村孩子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他们面对教材,自然而然会去发问。还有,新教材留有广阔的“空白”余地,如在有些“语文天地”中安排了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发现的等,这些都给师生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空间,体现了教材在学生思维上的开放性。倘若能抓住这些特点,合理使用,把握好其内涵与外延,就会有好的收获。我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引出课题后,鼓励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学生便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谁布置了特别的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特别的作业“特别”在哪儿?是不是特别的人才能做特别的作业……,学生的问题潮水般涌来,尽管有些问题天真得让人发笑,但千万注意,孩子们的思维往往是 从这些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地方得到引发,而后才能循序渐进,更大胆地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过去那种动辄否定,只许一种答案的做法,不知扼杀了多少创新的“头脑”,牛顿当年问大人“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不也令人觉得好笑吗?而恰恰是在这好笑之问的引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诸如此类的发问现象,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应该说这就是教学的成功,它已调动起了学生动脑去想,去思考的兴致,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效果,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后,便会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寻求的过程,在常规性的思考中,常常会引发出超常的想法,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和追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并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帮助促进其在独特和新颖中去创新,我在教学中的尝试和体验是:

2.1 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想像是人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首先借助课件出示画面,画面上一只小白兔在给玩具布熊缝衣袖。让学生对照画面进行想象,说出一段话。有的说: 小白兔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它从垃圾推中捡到一只破布熊,准备缝制好以后,作为献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它懂得变废为宝,懂得节俭。有的说,小白兔玩耍时,不小心将玩具熊的衣服撕破了,它正在一针一线地缝呢!还有的说它在帮她的朋友缝呢!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对,小白兔的布熊玩具在班上玩具大赛中引人注目,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玩它,不小心撕破了布熊的身体,小白兔正为它做手术呢……,相比之下,这个学生说的具有独创性,想像力比一般人宽广而丰富,这时,老师给了欣赏性的鼓励,并让其他学生共同评论,结果便出现了更富创意的想象。一次次成功的想像激发着学生乐于创新的欲望,为创新能力做着有益的铺垫。

2.2 根据对语言文字阅读后的独特理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内容新颖,具有创新的内涵,容易形成多元化理解,易于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但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能够认知并把握其内涵,合理使用教材,发挥其作用。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巧设问题、诱导想像,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学《雨铃铛》一文中,在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雨声音的拟声词(沙沙、叮铃铛啷)后,我便问:雨声都是这样的吗?举出你的例子来。于是学生七嘴八舌,争着说出各个季节不同的雨,不同的地声音,并给不同季节的雨安上了形象生动的名字,思维活动由春雨发散到了一年四季,从课本语言文字中走进了生活与大自然,想象的空间便被展开了。又如教学完《乌鸦喝水》一文后设问:谁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喝水办法吗?于是便出现了很多“新招”,如用吸管吸水,打掉瓶子的上半截喝水;把瓶子倾斜着来喝;把瓶中水倒在海绵上,然后挤出海绵中的水来喝。学生的奇思妙想可谓丰富多彩,他们在极力帮乌鸦想办法,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进行思考、想像,求异思维促使学生的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正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体现啊!

2.3、借助情境教学,发展想像力。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使学生的想像力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教学《春天的手》一文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组学习后,我用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燕归来,微风吹拂柳飘逸,孩童呼唤春天到”的画面,同时配上《春天在哪里》的歌曲,音乐与画面创设出的浓浓春意使学生喜爱春天的情感已溢于言表,许多孩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唱了起来,这时我与学生一起自发地跟着音乐高声朗读课文,在体验情感中体会了、锻炼了感情朗读,然后闭眼想像,你还 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了起来:小河哗哗笑了,叫醒了青蛙,叫来了燕子,叫红了桃花,叫绿了柳树,叫黄了菜花;农民走 进了田地,插秧苗,拖拉机耕着地,麦苗点头、鞠躬……。孩子们穿上毛衣放风筝,老爷爷、老婆婆在墙角晒太阳,乐得合不拢嘴……,学生的话匣子打开,想像更合情合理了。透析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这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已经超出了语文范畴,与自然、美术、音乐等学科形成了整合,想像的空间扩大了,创新的可能也增大。

3. 进行实践体验,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有创新。有位哲人说过:“你听过了就忘记了,你看过了就记住了,你做过了就领悟了”。新课标倡导并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加强自我体验和语言的实践。根据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通过切身的实践体验,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或原理,从而引发新的想像,升华为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两件宝》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双手和大脑进行对话;教学《大熊猫》时,让学生当“动物世界”栏目节目主持人,介绍大熊猫;教学《小小的船》时,设置活动,假若你是杨利伟叔叔,坐上“神州六号”(小小的船)升入太空你会看到什么,给大家讲讲;教学《小鱼的梦》时,让学生当海底潜水员,邀游海底去一趟,你会看见什么?教学《啄木鸟》一文后让学生以啄木鸟的口气给森林王国写一封信,以大树的口气给人类写一封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过程,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源泉。

收稿日期:2009-03-02

猜你喜欢

小白兔创新能力思维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白兔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