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有效阅读活动探秘

2009-05-28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田蓝天笔者

李 玉

一、教学片段

《插秧》是一首描写劳动情景的现代诗,在农民的紧张劳作中透露出一种闲适,让人读罢不胜向往。带着一腔激情,笔者引领孩子们一起阅读欣赏,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并喜欢上阅读。

师: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照映着白云,照映着青山,照映着绿树。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老师朗诵,让幼儿边听边观赏挂图)

师:诗歌里说水田是什么呀?(老师开始提问)

生:镜子。(大多数幼儿都抢着说)

师:水田里照映着什么呀?(提问继续)

生:白云、青山。(教师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

生:照映着蓝天。(怯怯地)

师:谁知道农民伯伯在水田里干什么呢?(赶忙接着问道)

生:插秧。(回答意料之中)

师:秧苗插在哪儿了呢?(提问按部就班)

生:插在蓝天上了。

生:秧苗怎么好插到天上去呢?(声音小小的,疑惑地)

生:水田是镜子呗。(肯定地)

师:对!(教师接着就开始组织幼儿阅读欣赏诗歌的第二部分)

……

二、诊断分析

以上是笔者记录下来的诗歌阅读欣赏过程,从头到尾热热闹闹,幼儿朗诵的声音很高,似乎已达到教学目的,可听着孩子们机械的朗读声,看着孩子们漠然的眼神,笔者怎么也激动不起来,因为笔者知道孩子们并没有真正走进阅读。这一次语言活动在热闹的气氛下缺少的是什么呢?

1.阅读的目标意识过浓。幼儿阅读活动应该具有娱乐性、游戏性,让幼儿觉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任务,从而自发、主动地去阅读。以上活动在教师布好的棋局里,幼儿被动地一步步地随教师所愿陪教师“玩”,他们对诗歌意境的触摸是模糊的。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太浓了,以至于提问一环扣一环,结果却使幼儿“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

2.阅读的感性经验不足。欣赏、阅读诗歌对幼儿来说,在语言的听辨、感悟方面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诗歌的语言虽是生动形象的,也是凝练、概括的。在活动之前教师应多加推敲,尽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排除幼儿的阅读障碍。幼儿对诗歌中的“镜子”是了解的,对“水田”就不甚了解,而对“水田是镜子”的认识就更勉强了,假如在平日活动中有意识地借助水面的反射作用玩过影子游戏,那幼儿就见怪不怪了,而且在活动中就会很容易生发联想,也很容易领悟诗歌所描写的境界了。

3.阅读的探究性不够。阅读活动除了能发展幼儿的语言,更是为了训练幼儿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幼儿期的阅读也必须是“智慧性”的,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将来发展。在阅读中启发幼儿思考,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就会是一体的,不仅能看出是什么,还能悟出为什么,从而生出各种其他的联想。

以上反思使笔者进一步认识到,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作为支持者也是平等的交流者与幼儿交往,重要的行为反应应是“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带领幼儿真正走进阅读。怀着这样的心态,笔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在第二次活动中改进提高。

三、创新提高

1.感知生活,进行铺垫。诗歌的语言凝练、概括,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支持者,教师要在阅读之前有目的地让幼儿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理解一些现象与语言、词汇的关系。比如,在玩水或参观农村的过程中,笔者就创造条件让幼儿感知“水田与镜子,水田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联系,观察农民伯伯的插秧活动,有了这样的生活感知作为铺垫,幼儿在欣赏、阅读时,对词汇、意境的感悟就会自然透彻,对诗歌的语言也会越发感觉亲切。

2.平等交流,促进运用。《纲要》指出: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应为幼儿提供宽松的语言情境,让他们平等交流,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语言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鉴于这样的理由,教师就要淡化目标意识,恰当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不再为了要完成预定目标就无情地中断孩子的交流,而要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中间,在与孩子的交往、碰撞中巧妙地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支持者,那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孩子们在交流中会引发出更加生动奇特的想象,这将有助于丰富他们的语言。

3.鼓励质疑,引发探究。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必须鼓励孩子积极思维,敢于质疑,反思在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往往是一问到底,幼儿只有招架的能力,即使有些许疑问火苗,有时也被教师“无意的”果断掐灭,因为怕节外生枝。其实不然,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想、疑问,将有助于幼儿创造性语言的发展,比如在《插秧》的诗歌教学中,当幼儿说到“蓝天怎么会在水里呢”?教师应该及时纠正自己思考的不周,可以马上找来大一点的盆,里面盛满水,带领孩子们做一做“照镜子”的游戏。孩子们会发现自己的小手、小脸真的被映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联想一大片水田,会映出什么来呢?这下孩子的疑问解开了,阅读诗歌的兴趣会倍增。虽然抛开了原有的教学思路,但对幼儿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却是很有实效的。在组织幼儿的阅读活动时,幼儿常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幼儿求知欲望的闪现,教师要善于把握,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进行很好的运转,为幼儿创造打球的环境,让它再次回到幼儿身边,这将不仅使幼儿思维变得流畅,还能激发他们探究大自然的欲望,促使他们的阅读由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第二次教学活动给了笔者不一样的感受,笔者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以往的阅读活动,教师总是创设一些条件,让幼儿静静地去感知,把目标的几个要素呈现给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联系,促进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阅读,其实这样只是一种引导,激发的是记忆、模仿,他们的阅读还是机械的、木然的、囫囵吞枣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幼儿亲历阅读情境,他们自己主动地去看、去想、去感悟,在真实的情境中他们接触到的是自然的实在,印象就非同一般。孩子们有了这样一次亲身实践,他们永远都会记住这样的链接:水田——镜子,水田——秧苗,水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这些美好的情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会留下美好的印记。同时,幼儿又是善于想象的,情境中的所见所闻,又能引起他们的联想,这样就开启了他们的创造、想象之窗,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语言变得丰富,交流变得自如,感觉到自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对话,觉得阅读是生动、有趣、可触摸的,就像在玩游戏,一个个阅读对象变得栩栩如生。

一次小小阅读活动对笔者的启迪却是很大的,促使笔者想到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想到了孩子思维的形象性,更使笔者知道要让幼儿学会阅读,就要让幼儿走进阅读文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成为主动的探究式的阅读者。[e]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262300)

猜你喜欢

水田蓝天笔者
老师,别走……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炫舞蓝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同在一片蓝天下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