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让爱再多一点,让兴趣再浓一些
2009-05-28杨琴
杨 琴
案例片段一
思考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案例片段描述:
片段一:笔者在讲完“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课文后,第二天早自习,课代表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同学们与课代表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Student A: 翻到第九页, 读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Student:不会读。不要读课文嘛。
StudentB:读单词吧。
Student A: 不行。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预备起!
于是全班同学无奈地开始朗读,起初还能整齐地往下读,慢慢地开始分道扬镳,最后乱作了一团,有些同学甚至开始左顾右盼。笔者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等到学生结束。
Teacher: I think you can read it well. Lets read it together, OK?
Students:OK!
全班同学又开始朗读,笔者也跟同学们一起大声地朗读。在笔者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整齐地读完了。
片段二:笔者在上完写作课后,组织学生先朗读“佳作收集本”上相关的好词好句。
Teacher: Now, I will give you 5 minutes to read the good sentences on your books, then we will write something in English.
Students:啊——又读啊?
三分钟后,同学们的朗读声已渐渐消逝,此时,笔者假装没听见,只管自己尽情地朗读,陶醉于自身的朗读声中。部分同学看到笔者这么尽情地享受朗读,又开始读了起来,且朗读声此起彼伏。
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给学生发出指令、分派任务的同时,是否想到自己也应参与其中呢?很明显,在有教师的参与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教师恰当、合理地引导和参与,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教师要善于走近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案例片段二
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科学性的教学原则弥补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不足?
笔者在一节高中英语公开课上观察到几处情感因素处理不妥的地方:
片段一:为了引出“friendship”这一话题,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Teacher: Do you have friends?
Students: Yes. (兴奋地)
Teacher: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Student: … (抢答中)
Teacher:Today well talk about friendship.
授课教师边说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上课的标题“Friendship”,然后对这个标题进行了解释。短短几十秒钟的时间,刚刚被教师的问题所激起发言兴趣的学生,此时已不再兴奋,静静地坐着听教师讲。
片段二:在谈到朋友的性格时:
Teacher: Now lets have a game “looking for friends”, OK?
Students: OK!(非常高兴地)
Teacher: First, lets review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K?
Student: OK. (无奈地)
随后,教师便带着学生开始复习单词和词组,同学们期待着玩游戏的心情落空了,只好跟着教师读单词。
教学反思:情感教育是通过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体现出来的。教师如果在设计活动时只考虑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不但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严重时甚至会伤害学生的情感,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正如上面提及的这位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把情感教育和英语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信任时,便自然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快乐的爱的氛围,创造出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只有将科学性的教学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减少和弥补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不足。[e]
(浙江省瑞安市汀田高级中学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