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的思考与探索

2009-05-27张信国

新闻界 2009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学生

张信国

摘要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生培养新闻技能,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符合人才市场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职场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和提升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事业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1、当前中文非师范生的应用技能欠缺,影响就业和职场发展。

目前,高校中文专业有两类培养模式,一类是中文师范类,一类是中文非师范。中文师范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往往比较明确,就是培养他们的师范技能;无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还是教学实习,都较好地突出了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

相对来说,中文非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则比较欠缺。虽然这几年全国中文教育普遍认识到培养学生应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但到底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技能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局限、较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固然有教学内容陈旧等因素,但更多的表现为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游移,不能积极有效地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缺乏一种面向实践的灵活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中文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欠缺,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职场发展。暴露出传统中文非师范专业在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和调整。

2、突出培养和提升新闻技能,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所表述的新闻技能主要指新闻应用和操作能力,如较好的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职业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技能以及熟悉现代各类传媒运作特点、善于与传媒打交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宣传与广告文案写作以及宣传与广告创意策划的能力,具备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的能力。

虽然中文非师范能力的培养方向可以多种多样。但如果突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上述新闻技能,往往比较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高度竞争的大环境,符合地方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中文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中文本科非师范生毕业除少数通过高度竞争的考试方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升学读研之外,绝大多数学生要进入企业和民间机构工作。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岗位如企业领导秘书,行政管理人员或办公室文员,企业营销和广告策划人员,宣传和广告文案、软文的创作人员,企业报或企业杂志、企业网站的采编和管理人员。不管上述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上述几种基本的新闻能力。况且我国地方性企业一般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秘书、文员、广告宣传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即使做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书、档案管理、文件收发等简单的工作,而是兼做企业宣传、广告等工作。所以,突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新闻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拓宽事业发展空间。

3、培养和提升新闻技能,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地方性院校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国内有学者曾对全国111所地方高校校长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校长认可这样的定位,“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地方高校不再唯部属大学或重点大学马首是瞻,而是将学校发展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型大学的框架;由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并举转变;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将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

因此。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新闻技能作为中文非师范教育一个重要培养目标,与地方院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互一致。

在中文专业学科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新闻技能,不能只看到其不足之处,而是要看到其天然的学科优势;关键还是在人才的就业定位上。

在新闻专业院系不断扩招、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的情况下,中文学生培养新闻技能的必要性在哪里、优势又在哪里?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找准定位。

首先,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毕业生与新闻院系专业毕业生没有可比性,他们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更有很大不同。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是新闻机构,学生毕业后更多地要走向企业、走向市场。

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各类行业协会,在那里特别需要有实际应用技能、特别是具备新闻技能的学生许多新闻院系的学生、特别是大城市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里工作;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类毕业生经过一定的新闻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正好能够胜任这类岗位工作,起到了在人才市场上“补漏填缺”的作用。因为,当今人才市场并不完全是供大于求,很多属于供需不对接的结构性问题。地方高校只要面向市场、办出特色,就完全能够解决这类结构性问题,让学生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子。

当然,通过新闻技能的强化训练,我们每年都有毕业生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新闻机构,也有学生在内部企业报、行业报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进一步的实践锻炼后具备新优势转到新闻单位工作。

其次,中文专业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中文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以及文化思想涵养,都是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必备基础;新闻用人单位常常抱怨新闻专业毕业生上手快而后劲不如中文专业毕业生,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写作根底和文化思想涵养不足。中文专业对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的培养,也是新闻技能培养中十分需要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啰嗦的提问比新闻发言人的回答还要冗长,可从一个侧面看到新闻专业培养中的缺陷。所以,像北大、复旦等全国重点的新闻院系都提出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文科基础,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中文学科背景的教育。

二、地方高校培养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的途径、方法与探索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要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地方性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首先以教育理念的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努力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哲学观,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过程的重大变革。老师应接受苏格拉底“老师是知识的助产婆”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到“教练”。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为“进行互动和探讨的生动场所”。

由于新闻学具有较强的实务性特点,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理应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应该包括国情、社情与民意,也包括地方经济文化和风俗民情。我们的新闻课堂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实际内容,

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了解社会、认识外界。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实际。

由于温州大学新闻学不少老师有过在媒体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我们积极尝试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对话式练习、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改革,其目标是,改变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互动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适当借鉴经济学MBA案例教学法,通过来自新闻实践第一线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成功或失败的文本,了解和认识其中的缘由和甘苦,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采用情景教学法。适当地通过播放新闻电视片或采访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新闻现场,感受记者采访,并尝试撰写新闻稿件。这种再现新闻现场、回放采访过程、最后完成作品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类似的情景教学,还能让学生真切了解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具体新闻活动的结构、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参与教学法。无论案例法还是情景法,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讨论和互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新闻实战经验。

注重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著和出版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新闻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把新闻业界的新鲜活动引进课堂,课堂上介绍的案例大多数必须是当年的、甚至是当月、当天的新闻现象和作品。教学内容上还必须突出安排现编教材中没有或者语焉不详而学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对待已经上版的稿件被总编临时撤换下来;有什么办法让再三拒绝采访的官员和名人接受采访;所在单位碰到突发性事件、怎么样通过传播和公关的方式来处理危机;企业新闻发布会的操作流程和内容安排等等;都应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新闻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实习改革。要强化新闻实践和实习活动,安排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实习活动。短期活动主要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新闻采访、广告调查等活动;中期实习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到新闻单位、广告公司、各类企业中实习;长期实习是学业结束前的大实习。

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实习,都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到大城市、大新闻单位和大公司实习,这些单位在安排大学生实习方面比较有检验,传帮带比较规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规范、更多样的实际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平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媒介条件,比如校报、电台、网站和各种刊物,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这些同地的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现在的大学媒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媒介类型丰富、媒介数量繁多,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实战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

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改革,以温州大学为例,中文非师范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安排了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前几届中文非师范教育安排了新闻、文秘和中学教育三个模块,但三个模块的选择,方向过多,课程安排过于分散。所以,应该减少模块方向,不妨只保留文秘和新闻两大模块。因为学校已经有中文师范专业,有志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同学可以通过转专业的选择机会到师范专业学习;减少模块后就能相就能加强中文学生的文秘或新闻能力的培养。

同时,温州大学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新闻与广告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1440平方米,已完成网络与平面广告、摄影棚、摄影暗房、公文处理、学生DV工作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非线性编辑室、音频工作室、广告报刊室、视频编辑室的建设也即将完成,为学生的实验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除此之外,对新闻模块学生的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考核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只有正式发表作品的学生,才能参加像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创意与策划这样课程的考试;实践活动和发表作品应该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教改探索的基本成绩。通过教学改革,使选择新闻模块的中文非师范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新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特长鲜明、具备一技之长,在就业压力中有竞争优势,在职业生涯中有发展潜力。

参加项目的新闻学老师真正按照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突出了对学生新闻能力的培养。

所有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并成为学校主要宣传传播媒体的积极参加者和中坚力量。

大多数学生都正式发表了新闻作品。有的还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或广告和宣传作品。使选择新闻模块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新闻能力,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本教改项目在基础学科、传统专业的教育中强化和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特色,使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出象牙塔,接轨市场、服务社会。

本教改项目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实习形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改革,寻找和探索出一种实用性、技能性和较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中文人才的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师范生技能学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赶不走的学生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拼技能,享丰收
学生写话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