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首
2009-05-27覃新
覃 新
现在,许多在农村中学任教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校的校风也越来越差了。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种:一是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出现隔代管教;二是家庭教育的放任自流,家长对学校教育不积极配合;三是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赌风盛行,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对学生的诱惑;四是读书无用论重又抬头,对学生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
那么,现阶段农村中学该怎样去抓校风建设呢?总的来说,学校应该用德育的力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覆盖,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德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健康的思想方向发展。
一、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育才观,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作为学校领导,要抓好校风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育才观。要始终相信学生是能够教育得好的,不能只重智育忽略德育,也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毕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占少数。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大部分学习欠佳的学生的教育。作为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从思想上、心灵上呵护他们,引导他们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除了领导自身要有这种观念外,还要把这种观念灌输到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的思想中,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不出现歧视学生的现象,保持校园这一方思想上的净土,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二、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块德育阵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学校政教处要认真担负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任,制订好德育工作方案。
作为管理政教工作的领导,首先要明确本校的校风应该怎样抓,抓到怎样的程度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最后根据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在此过程中,政教处领导干部要掌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切忌无目标,见子打子。
在制订德育工作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内每一处可利用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学、生活、活动、环境中,真正做到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一要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因为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直接承担者,班主任素质的好与差,责任心的强与弱,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也关系到学校的校风。因此,要向班主任灌输全面的育才观,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二要抓好科任老师的思想工作,切忌有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科任教师因为多是只管自己的学科教学,往往会对学习自己的学科好的学生看重,而忽略了成绩一般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很有可能是歧视,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思想发生偏差的诱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受到了教师的歧视,也许会破罐破摔,所以,科任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是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要相信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1)结合各种活动周、活动月等比较固定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准备,精心组织活动,认真总结,让学生在开展这些固定的活动中不断受益。
(2)结合学校自定的活动来渗透德育。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晚会、红歌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熏陶。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宣传板、每株树、每片草坪、每朵花等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发挥学校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团课引导学生朝着先进的思想方向前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精彩有益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染、得到收益。
三、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要成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设立心理咨询电话或心理信箱,倾听学生的心声,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心理辅导,驱除学生心中的阴霾,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阳光下成长。
四、沟通好家校联系,多与社区合作。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上好课,提高家长的认识,懂得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懂得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对自己子女的监管,这样,家校互通形成思想教育的合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时,学校还要与社区合作,对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地方(如游戏室、网吧等),或是对学生负面影响较大的陋习(如赌博等),要通过舆论的力量或者通过工、检、法等手段进行干预,保证学生尽量免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五、学校内不宜实行分A、B班所谓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
现在许多学校都避口不谈分重点班,而改为分A、B类班级,这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实质仍是分重点班和普通班。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这样的分层教学给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是把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完全对立。把好生编成一类班,差生又编成一类班,好生班应该说在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而且能促进好生的竞争意识,是好上加好;而差生班的问题就大了:在学习方面,大家都是差生,没有榜样可学;在思想方面,由于学习没有了榜样。学生看不到前进的动力,只想着怎样去消磨时间,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就想着找点东西来刺激神经,于是,违纪行为就出来了,任凭班主任如何苦口婆心教导、学科教师如何批评、学校领导如何训斥,都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结果只能是师生关系越闹越僵;再者,一间学校,好生者只是占少数,差生者占大多数,两者相比,差生类班占大头,学校的校风又岂能得好?二是把教师进行了对立。学校出于对中考的需要和社会舆论的顾虑,往往把认为教学过得硬的教师放在好生班,把认为教学不太行的教师放在差生班,这样,教师之间就出现了对立,教差班的教师就认为:反正差了,马马虎虎应付就行了,只要在上课的当堂不出大问题,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不会也不愿再在教育学生方面多花时间,认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而为学校争荣誉那是好生班教师的事,与己无关,这就造成了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不合调,那德育工作又怎能出现合力?学校的校风又怎能得好?三是形成家长与学校的对立。被编到差生班的学生家长总不会认为自己的子女差,认为是学校有意为难自己的子女,因而对学校的怨言也会颇多,如果学校一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家长要与学校论理是少不了的,家长对学校形成了对立,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更难以开展了。
综上所述,要确实转变学校的校风建设,必须要转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育才观,要时时刻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与校内教职工统一思想,与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排除一切为了中考的应试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才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