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主心骨”漫谈之三:教课文,怎样设计教学主线?
2009-05-27余同生
余同生
教课文,怎样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当前许多年轻教师觉得困惑的一个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说一些看法。
教学主线设计是语文教学观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观,就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主线。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一篇篇课文的内容弄懂、背熟就行了,于是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主线。这样,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地理课;教育《我是什么》这类与自然常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科常课;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类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物理课。这样设计教学主线,丢掉了语文教学的主心骨,专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显然是不足取的。还有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情感丰富,因此主张以情感体验作为教学主线。这样,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桥》等课文,便把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品德作为教学重点和主线,课始、课中、课尾不断补充煽情的课外资料,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则处于陪衬的位置。这样设计教学主线,得“意”不得“言”,或日重得“意”轻得“言”,语文课类似思品课,同样是不妥当的。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语文能力为己任、独任的课程。让学生会识字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会说话,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教学一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抓住了这个根本和核心,语文教学才能回归本色。才谈得上成败得失。才谈得上提高效率,才谈得上渗透人文教育;离开了这个根本和核心,语文教学就会变质变味,一切细节研究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设计教学主线,一定要牢牢把握培养语文能力这个根本和核心(具体论述,请参见“漫谈之一”)。
设计教学主线的一般策略
那么,教课文,怎样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个根本和核心来设计教学主线呢?下面提供若干策略供老师们参考。
一、要围绕重点目标设计教学主线
教任何一篇课文,首先要通过反复钻研揣摩,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人手,找准重点目标。找准重点目标,有四条思路:一是课标的年段目标,二是教材的编辑意图,三是课文自身的特点,四是学生的实际。要从以上四个方面作综合思考,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一课时以确定一个重点目标为宜,兼顾一般目标。准确地确定重点目标,是教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论述,请参见“漫谈之二”)。
确定重点目标之后,就要围绕重点目标设计教学主线。主线与重点应保持一致,不可脱节。所谓教学主线,也可以理解为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一般说来,一课时的教学会有3——5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应尽可能围绕同一个重点目标运行。这样设计,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不少教师教课文,常常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若干问题来构思教学主线。教育《我是什么》(二年级)一课的一二段(一般安排为一课时),教师常常会提出以下一些问题:我开始变成了什么(“汽”)?接着又变成了什么(“云”)?后来又变成了什么(“雨”)?再后又变成了什么(“雹子”)?最后变成了什么(“雪”)?由这样五问构成一条教学主线,时而问答,时而朗读,时而看课件,时而联系一两个词语。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对水的变化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余可能什么印象都没有。究其原因,是一味从内容理解上设计教学主线,而没有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设计教学主线。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把“抓重点词语学习课文”作为教学主线,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围绕这条教学主线,可设计以下环节:(一)默读课文一、二段,“圈”出课文中的“变”字(文中除总起句之外,还有四个“变”字,每个“变”字表明了水的一种变化),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去“圈”,这个“圈”的过程,就是用心读书的过程,就是找文章线索的过程。在“圈”中,同桌可以交流,互相印证。(二)用横线“划”出水变成了什么的词语(“汽”“云”“雨”“雹子”“雪”)。学生开始不一定划得准确,这正是需要教师指点的地方(其时,只要找准打引号的几个词语即可,也不难)。这个“划”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用心读书的过程。(三)把划出的词语“连”起来,画一张水的变化图(允许多种形式)。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四)反复朗诵课文(这一环节也可放在开头)。这样围绕抓重点词语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一举数得:一是初步学习怎样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自己读懂文章内容。这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然而历练多了,就会自己读书了,这是最重要的收获。二是初步学习理清文章的线索。读文章学会抓线索,以后写文章也会想到应先理清线索,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学习的主动性强,学生在用心读书、思考、探究,比起一味的问答效果要好得多。四是明白了水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比起老师问出来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这样教,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收获又是多元的,何乐而不为?这样教,在起始阶段比一问一答,学习的难度可能大一些,但效果远非简单的一问一答可比。
二、要形成科学有序的训练过程
教学主线的设计,要做到科学有序。所谓科学有序,是指教学主线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作长期探索。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供老师们思考。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是设计教学主线的常用思路。不少课文如《小蝌蚪找妈妈》《从现在开始》,都有反复的特点。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学一段,归纳学法,然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各段。又如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师可示范教一两个词句,归纳学法,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其他词句自觉自悟。
举三归一。举三归一,是一种归纳式的教学方法。巩固旧知可用举一反三,学习新知识可用举三归一。举三,即举若干同类实例,然后小结归一。如教《草船借箭》,把教学重点目标定为“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课时),那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主线:先研究诸葛亮的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再研究周瑜的特点——妒忌小气;再研究鲁肃、曹操的特点——前者忠厚,后者多疑;最后归一——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逐步升级。逐步升级,是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计思路。如教低年级的某些课文,可考虑安排一课时专门进行朗读训练,分层次提出朗读要求:第一步做到“正确”,第二步做到“流利”,第三步做到“有感情”。再如中年级的默读发问,也可以逐步升级设计教学主线:第一步,就课题提出疑问;第二步,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疑问;第三步,就全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质疑、解疑来设计教学主线,并逐步提升质疑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
以新联旧。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的课文逐步增加,具有相同特点的课文多
了起来。教新课文时,可以联系已学同类课文,温故知新,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文章某些共同特点的认识。如教人教版五年级《桥》一课,课后有理解悬念的思考题。学习该文时,即可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课文,如联系《草船借箭》《鲁本的秘密》等都有悬念设置的课文。这样新旧联系,学生对悬念的把握就能升华。小学教材中的几百篇课文,这样的新旧联系点非常多。新旧连接,可以温故知新,逐步感悟“类”的概念,形成知识结构。
读中学写。设计教学主线时,要尽可能把“写”作为主线中的重要一环安排进去。不要以为教课文的最佳方法只有读、问、议,其实边读边动笔也许更有效。可考虑压缩问和议,强化读和写,尽可能做到每课都能动笔写一写。写,要围绕所定重点目标进行。
教学主线的设计,还有多种思路。同时,以上几种思路,也可以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三、要参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主线,并不排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不但不排斥,而且要把这种引导当作分内之事。语文能力,不单单指语言文字,也包括识见、体察、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涵。离开了人文内涵,语言文字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培养语文能力“天然地蕴含着人文性”。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力求有机、有度、有效。有机,指有机地渗透在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不要离开培养语文能力单纯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度,指适可而止,不要把情感教育无限扩大,而把培养语文能力当作陪衬;有效,指讲求实效,不图表面热闹。
因文而异设计教学主线
以上所说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是就各类课文的共性而言。设计教学主线还要因文而异。因文而异的一个要点,是因文体而异。写人、写景、抒情、说明等不同文体的课文,就会有不同的设计思路。
一、写人课文教学主线的设计
教写人的课文,设计教学主线时,除了要注意共性外,还要凸显人物描写的特点。如人教版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主人公虽然是一头大象,但作者已赋予这头大象许多人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做一篇写人的课文。这篇课文较长,又有一定难度,可考虑花三课时来教。
首先要根据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教材编辑意图和课文特点,确定培养语文能力的三个重点目标:1.培养速读能力;2.培养品细节、悟感情的能力;3.读写结合,培养用细节表达感情的能力。在确定主要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即可设计三个课时的教学主线:
第一课时,围绕培养速读能力设计教学主线。速读能力,不是简单地快速读一两遍就能形成的,而要设计成一个有序的训练过程,进行扩大视幅、快速捕捉信息的训练。如:(一)速读基本训练(用卡片进行扩大视幅的训练),归纳方法;(二)速读尝试(学课文1-4自然段),初步运用方法;(三)速读全文(限时,读后测试、反馈),总结提升。
第二课时,围绕“品细节、悟感情”设计教学主线,侧重理解、品位有关嘎羧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领悟这些细节描写表达的感情。教学时,可先抓住一两个典型句子让学生品读,归纳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找重点句子去品读,从而形成一条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路。这样教,学生在品细节方面会有显著收获,在情感体验方面也会有所感悟,既得“言”。又得“情”,一举两得,“言”、“情”交融。
第三课时,围绕用细节表达感情设计教学主线。教师可设计一个新的情境,让学生写一段用细节表达感情的文章,写后交流评价。这个写的过程。既是读写结合,又是“言”、“情”结合。
这样设计教学主线,每课时都有一个培养语文能力的重点目标,并且形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又能有机参透其中,既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写景文教学主线的设计
教写景的课文,要注意抓景物特点。如五年级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可以把朗读、抓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并形成教学主线;第二课时可以把“写出特点”作为教学主线:先学写小艇外形的一段,归纳写法(仔细观察、抓住特点)一放手写其他各段,感悟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驾驶技术、坐小艇出门、看戏后坐小艇回家一联系曾经学过的写景文,了解写景文的共同特点。
三、抒情性课文教学主线的设计
教抒情性课文,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悟情,重在一个“悟”字。
如教五年级《草原》一课,第一课时可以把抓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设计教学主线,第二课时可以把品优美句子悟情作为教学重点设计教学主线:重点品一段话中的优美句子(如体会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对偶句等句子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一放手品其他各段的句子一练笔(结合语境写几个类似的优美句子)。
四、说明性课文教学主线的设计
教高年级说明性课文,设计教学主线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如教五年级《新型玻璃》一文,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抓住要点为主要目标设计教学主线:阅读全文,概括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一重点学一种新型玻璃,抓住特点和作用(归纳方法)一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各段。第二课时,以学习说明方法为重点目标设计教学主线:教师提示若干种说明方法一学生在课文中找相关句段理解、探讨一写一段话,能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这样教,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
设计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主线,都会有多种思路。以上所说具体课文教学主线的设计,只是一种例举,并非固定模式。这些课文教学主线的设计,其共同特点是紧紧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主心骨,因而能凸显语文本色,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