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可能的忘却

2009-05-27刘旭涛

全国新书目 2009年7期
关键词:女书图瓦部落

刘旭涛

“正在消逝的地理”不仅仅是一本书的书名,更是一种中国版图内现实的写照;一个准确、客观的描述,含有警示和忧虑的味道。准确地说,这是一份关于中国地理文化记忆的报告,一本关于人文历史地理的忧恩录。

作者纳兰秋自己供述道,此书是为了抢救、搜索那些行将消失和已经消失的地理文化记忆,为地理的寻梦者们留下一条可以追踪的图谱和路径,为此他历时五载,以苦行僧式的方式亲历一些被人遗忘的地理纵深,走遍了书中所述的二十多个地方,既有背负盛名的丽江、西湖、北京胡同,也有带有神秘色彩的图瓦部落、娜允古城、具有赶尸习俗的湘西等。

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获知很多不为人广知的独特习俗和现象:图瓦部落的男人,一生只有两次追求女性的机会,一旦两次示爱都失败,这个男人注定要一辈子单身;解放前,湘西的赶尸习俗,如真实上演的恐怖片,其实内含乾坤;湖南江永的女书,是一种由女人创造、供女人使用、记录女人生活和情感的文字,而据专家考证,这种文字,很可能是旧时女同性恋之间表达情感的产物……

这本只有12万字的出版物,却时刻让人感到它的沉重。钱理群先生在《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一文中分析了“人类将面临的两个太紧张”,在纳兰秋的书中,让人再次看到了这两个重大的时代话题。

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以人为单位的不同族群中,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冲突,乃至最后的融合,一直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动力之一,这种差异在扩大的同时,也在慢慢缩小——即所谓进步、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对于那些被现代人视为原始、落后的部落文明的同化,这种同化,最直接有效的武器,就是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各种发明。有时候,一台电视机的出现,就足以改变一个信息闭塞的村落,比如书中提到的图瓦部落。

书中作者由片景式的深入描述,带动了全景式的扫描——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独特的地方习俗、民族风俗、建筑、河流等等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被同化、消解、破坏,乃至最后消失,作者思考的锋芒最终指向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如何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商业浪潮中毅然挺立且保持它的生命力和纯洁性?

另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在目前的现实状况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已是常态,其中包括自然景观。比如每年假期各大景点都会出现人头涌动的场景。人多是中国的特色,但更本质的原因,则是管理的缺失——过度开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过度的开发、过度的商业化,对于任何景点,都是一种灾难。

作家王安忆说:“我们和自然永远处于较量,协调,再较量,再协调的关系中。”严峻的事实却是,我们对于自然是先破坏,后治理,再破坏,再治理,如此恶性循环。

这些正在消失的地理,或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或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商业法则的介入、渗透而变质。前者是自然的进化,比如江永的女书,因为使用的人越来越少,正面临失传的困境。还有自然灾害对于建筑物的破坏,这些是人力无法把握的。

后者是人为的,和管理者的思维以及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以北京的胡同为例,大量非正常消逝的胡同,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遗憾,还有强烈的质疑,而本质的原因,其实不言自喻,无非是巨大的经济利润——寸土寸金。

纳兰秋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一种理性的激情让人时刻感到良知未能泯灭的暖意,还有对疯狂无序的商业化的警惕:一方面是痛心疾首的未来,另一面却是无所顾忌的我行我素。

但愿若干年后,我们不用重复普鲁斯特的呢喃:

正是我们已经忘却的东西,才使我们最确切地回忆起来些存在。

猜你喜欢

女书图瓦部落
当足球遇上F1
女书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阿勒泰地区图瓦人井干式民居可持续发展探析
《The Ways of No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