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职业性实践技能体系设计的思考
2009-05-27刘红梅徐园
刘红梅 徐 园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其重要特征为职业特性,因此,高职职业性实践技能体系的设计应以职业特征、职业能力为需求和基准,体现职业技能、工学结合、与理论教学体系的相辅相成,实现各种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等环节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实践性技能体系设计网络技术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以职业特征、职业能力为需求和基准。由于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对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工学结合及实践性技能的培养成为当下所有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重视的环节。本文试图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对高职职业性实践技能体系设计进行思考。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技能人才,突出技能、素质的培养,因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实践技能的体系化设计,实践体系的实现环境、管理,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师(自身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及来自企业的教师的参与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职业技能、岗位技能来看,由于学校的教学环节与社会的有效关联具有真实的意义,所有的学生必将融入社会,因而实践性技能的培养须符合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实际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技能的训练决定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必须掌握具备的基本能力。从与社会的对接度来说,带有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技能的体系化培养与训练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学校人员为主体设计的,尽管设计者明确了职业能力这个培养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仍以教研室的几位教师为主,因而大多留有专业目标的设计痕迹。由于主要是按照本专业应该掌握的能力来分析与设计,而缺少社会需求的调查业分析,因此,学生毕业后往往难以实现与真实岗位的对接。
同时,现有的教学体例中,公共基础课基本会贯穿于每一个教学期、教学周,使得理论课程的授课变得体系化、连续化,而实践技能的训练由于具有自身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如何将固定的教学计划与体现真实特征的各个训练内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此外,从工学结合的角度来看,要实现技能、职业的培养特征,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按照职业需求设计实践环节,企业的参与成为是否设置该实践项目的依据,使得课程与实践更加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为了有效地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需要切实地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注重企业的工作需求、产品需求以及素养需求。因此,依靠专业形成的实践项目应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
三、实践技能体系设计——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在实践技能体系的设计上,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首先,应明确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两大方向:硬件方向,即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管理的网络管理员;软件方向,即从事网站开发和运用的设计人员。从这两大类方向的任职需求来看,设计实践技能体系在设计方案中应体现如下几点:
(一)本质的突破
应面向职业需求和项目驱动,体现职业技能,同时应按照項目驱动设计实践技能。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企业共建的网络技术实践室以及市场主流产品的技能需求,可设计如下几个主体项目:2950基本配置与维护、CISCO路由器的基本安装维护、交换故障排除综合实践、小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成绩管理系统网站开发。
(二)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应根据各个学期的授课计划,结合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技能,构建四个阶段的、渐进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基本方案为:课程实践、学期实践、项目实践、综合实践。课程实践以教学计划内的一门课程为依据,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学期实践从教学的第二学期开始,以本学期的2到3门课程为依据,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项目实践从第三学期开始,以行业热点及经典项目为依据,设计实践内容;综合实践以就业所需设计实践内容,安排在第四学期,其间涵盖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工作。这四个阶段自新生入学后依次展开,形成渐进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方案。
(三)实践基地、环境的配套
在实践基地、环境的配套上,共完成校内公共实验室6个,完成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室2个。完成学期实践;数据库应用技术实践室1个;信息系统开发实践室1个;项目实践室2个,完成项目实践;网络技术实践室1个;软件外包实践基地1个。
(四)形成相应的管理文件、制度、考核、师资
1制定相应的实践手册。首先,制定与课程实践相配套的11门课的课程实践计划与大纲。其次,制定与学期实践相配套的小型网站开发的实践内容、计划、指导手册。最后,制定整体网络组建与网站开发的项目实践的计划、指导手册。
2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实践融于具体的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理论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实践部分在实践室完成,考核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考核成绩=平时实践练习(10%)+期末实操考核成绩(20%)+平时作业及表现(10%)+期末笔试试卷成绩(60%)。学期实践在实践的要求上高于课程实践,学期实践考核成绩=平时实践练习(20%)+期末实操考核成绩(60%)+平时作业及表现(20%)。
3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应在实践室按照工程规范进行分析、设计、实施。操作技能考试应在实践室完成,操作技能考试时每名学生应独立操作,单独考核,记录过程成绩。考试时间为90分钟。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实践大纲的要求、实践计划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等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实践成绩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4认证要求。认证种类应明确,以获得企业认证为主要目标。第一证书:网络管理员(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第三学期末获得。企业认证:网站工程师,(CCNP)思科认证,毕业前获得。
5师资的要求。专业老师中含有获得微软网络工程师、SUSE Linux高级管理师、C1W网络安全工程的3名教师。同时从企业聘请实践专家担任各个阶段实践技能的指导教师。
(五)形成评价体系、方案
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形成的实践技能培养方案的设计,形成如下评价体系(一、二级指标及权重):
1实践技能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20%),包括:(1)实践技能体系定位(35%);(2)实践技能体系设计思路(65%)。
2实践技能方案的内容和实现方式(35%),包括:(1)实践体系内容与理论的相融性(15%);(2)实践体系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紧密性(25%);(3)实践技能与市场需求结合的紧密性(25%);(4)实践内容、任务、方法和手段(35%)。
3实践技能体系建设方案的保障(25%),包括:(1)实践技能训练的硬件环境(30%);(2)实践技能训练的软件环境(25%);(3)实践技能训练的师资保障(25%);(4)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保障(20%)。
4该实践技能体系的特色(20%),包括:(1)突出学生的主动性(30%):(2)方案体系化(30%);(3)工学结合(40%)。
在4个一级指标中,第二项和第三项指标的权重比例最大,说明评价者对实践技能体系方案的内容和实现方式以及建设的保障最为关注。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效果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要达到良好的实践训练效果则要依靠项目的有效组织与实施。其次重视的是提供实践技能训练的资源,它是该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关注度最低的是第一项和第四项指标,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实践技能训练进展情况来看。这两项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责编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