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改革初探
2009-05-27吴烈善
吴烈善
摘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实习环节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实习时间的安排、选择实习基地、完善实习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高教改革
随着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广泛实施,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内外设环境类专业的高校对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日益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与理论教学相比,国内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教学相对仍较薄弱,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实习教学框架及面临的问题
(一)实习教学框架
实习作为本科生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历来受到特别重视。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以及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高校的实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行许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类型大致分为四类,依次是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金工实习是工科类各专业均有安排的实习类型,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其实习内容与环境工程专业本身联系并不紧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以独立设课或者结合一些相关的课程来安排的,其内容带有全局性质,体现了非常强烈的专业特色。这三类实习课程都是由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亲自参加指导,实习的目的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活动打好基础。同时,这类型的实习都需要依赖学校外部的企业提供实习平台,具有明显的社会特性。目前,这三类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期末、第七学期期中和第八学期期初,学时分别为1周、3周和4周。
(二)实习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时间时间安排不合理。很多学校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五学期期末、第七学期期中和第八学期期初,时机安排存在不合理性。首先,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开课之前,学生没有专业知识基础,实习时对于现场技术员所讲解的许多名词术语不能及时准确地理解,尽管带队老师利用实习动员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提前进行简要讲解,并在现场及时答疑解惑,但效率还是很低,学生的受教面还是很窄。其次。生产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最佳的生产实习时机应该在专业课学习全部完成后,此时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初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0月份,此时专业课授课刚刚进行到一半,许多基本的工艺原理还没有讲授,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完整,使得生产实习这个知识整合环节的效率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形成生产实习与专业课授课产生错位现象。
2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培训能力比较强,应有专门的环保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2)环保资料、图纸比较齐全,资料的获取比较容易。(3)环保设施运转正常,有专门的维护技术人员进行维护。(4)交通比较便利,收费适中。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以安全和生产任务重为由拒绝学生参与某些生产实习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的实习导致生产实习安排饱和度欠缺严重。如教学大纲规定生产实习的时间是4周,但企业给安排的有效生产实习时间往往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严重影响了生产实习效果。此外,有些企业对学生来实习不是很欢迎,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而影响正常生产进度。还有一些企业以商业机密为由,对资料进行封锁,使得学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实习经费短缺,学生负担较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注重成本,目前实习收费的做法已经相当普遍,同时随着交通、住宿、饮食等费用的全面上涨,导致有限的实习成本捉襟见肘,有些学校为了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不得不将开销的成本转移到学生身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4实习教学方式单一。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原本目的各不相同,实习内容侧重点也有较大差异。实习采取的方式应适应实习目的和内容的要求。但目前三种实习方式均以参观方式为主,學生很难得到动手的机会。按照实习的教学要求,参与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学生应该被编入生产班组跟班操作,与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起按正常的作息时间投入生产,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几天。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企业实现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市场销售、成本效益、污染产生与防治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重新认识环境工程专业的任务与价值。但是,近年来现代化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的不断升级,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不再迫切需要实习大学生跟班操作,而且企业一般会担心学生操作失误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难以承担责任。因此,目前许多生产企业并不真正按实习的要求安排学生实习,实习一般以参观实习的方式为主,形式单一,学生对某些环保设施和原理一知半解。
二、实习教学改革的设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指导实习的经验,笔者认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活动打好基础。上述三类实习的改革应贴近实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适当调整实习的时间
实习时间安排最好依据课程的进度来设计,顺应教学规律。认识实习应该安排在专业课授课进程当中,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在认识实习过程中目的会更明确,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应该适当延长认识实习的时间,建议以两周为宜,增加实习基地,丰富实习内容。根据目前的现状,应以参观实习为主。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和大四的第二学期期初,有些学者建议两者合而为一,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独自实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曾经做过尝试,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太分散,老师不好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建议生产实习集中进行,老师可以结合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采用表格考核法,即在实习期间,有老师根据环保设施和环保治理的工艺流程等具体环节,编写一份表格,让学生当场完成;时间可以安排在期末进行,这时主要的专业课程基本讲授完毕,学生能够将实际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实习的效果会比较明显。
(二)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
选择实习基地应该与本专业有密切的相关,笔者认为合适的实习基地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实习基地的培训能力应比较强,应有专门的环保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环保设施的图纸、资料比较规范齐全;环保设施运转正常,并且有专人管理和维护;指导教师应在实习之前对基地进行考察,对基地的软硬件进行合理评估。
(三)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指标
以往实习报告的书写主要是记录实习点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工艺流程,容易使学生成为资料的收集者和复印者,丧失主动性和创新性,对此,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指标。
1将实习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天由小组长检查各自小组的实习记录情况,如实向指导老师汇报,这些记录应该包括文字记录、影像记录、心得感想等。
2建议将每次实习考察当作一次环保设施和工艺的初步设计,让学生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现场模拟,在某些已知的条件下,懂得如何设计环保设施和工艺流程,懂得如何解决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指导老师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设施运行进行合理的改进,并进行合理的说明和解释。
3实习结束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还应结合整个实习过程遇到的环保问题,对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考核,检查每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是不是真正用心记录,避免实习报告照抄照搬的现象。对学生的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价。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