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模块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2009-05-27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语境模块

高 琳

摘要在高中英语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采取一系列激励方法,做学生学习的推动者;重视英语语境因素,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解决好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适应英语模块教学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模块教学高中英语角色定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加以运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引入,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模块英语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提高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本文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模块)》为例,具体探讨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一、通过合作学习。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模块教学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模块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当然不可滥用);同时,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参与者的角色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在小组学习之前,教师应注意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在小组学习之时,教师应注意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研究与讨论的情况,遇到疑难共同求解,发现问题指导帮助,看到亮点鼓励支持;小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应认真做好结果展示,组织评讲,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在完成模块2 Unit5-Warm Up这一课的教学任务之后,结合学生十分喜爱音乐的特点,教师可提出“Do you often listen to music?When do you listen to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Why?Can you write song? Please sing your songs to us,”等问题,让大家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全班同学展示。作为教师,此时只是深入学生中间,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课堂内外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合作精神,并能够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同学们有机会相互切磋、讨论,甚至激烈辩论——这就充分挖掘了个体的学习潜能,扩大和丰富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得到提高。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学生对学习和探究产生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这对学生学好英语是十分有利的。

二、通过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做学生学习的推动者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充当激励者的角色。“激励”(motivation)从字面上看是激发和鼓励之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把“激励”简单理解为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具体而言,即是教师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更加兴致盎然、精神饱满地学好英语这门课程。

首先,应适度引进竞争机制。合作应含有竞争的因素,竞争中也应含有合作的成分。这样不但能发挥竞争与合作的正效应,而且可以避免负效应,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竞争意识,使教学真正有活力,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模块2 Unit4 Lesson3 Virtual Reality后,可结合当前流行的虚拟现实的话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让他们就“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sdvantages of a virtual university?Would you like to go such a university?Why?”展开辩论。这样,学生既可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也可养成合理的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只有合作,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没有明显的进步;反之,只有竞争,没有合作,会让老师教得万分辛苦,学生学得心力交瘁,引发多种问题。因此,适时引进竞争机制,会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佳。

其次,应发挥正强化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斯金纳(B.F.Skinner)教授据此提出了强化理论。他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或它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根据这一理论,笔者在英语模块教学中运用正强化的作用,让学生经常受到鼓舞和激励。例如在阅读中,笔者经常让学生针对课文的内容做判断对错的简单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很高,在正强化的作用下,学生愿意主动地继续往下学习,也愿意主动地回答问题,很自然地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再次,应建立学习评价机制。笔者把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好、中、差搭配。在每个一单元第一节课时,笔者都布置合作作业,每一单元结束时,都要在课堂上展示作业結果,然后由全班每位同学给每个小组打分。打分内容包括五项四等,五项是:准备、设计、描述、语法、发音及流利程度;四等是:很好、好、一般和差。同学的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把一部分评分权交给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和激励,可有效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英语语境因素。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语境问题有着种种不同的论述,但多数意见认为,语境即言语环境,它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王建平将语境概括为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文化背景、心理因素、交际方式以及各种非语言的姿势动作(如耸肩、注视、一颦一笑等)都是语境因素。一位国外学者说:“语境是决定语义的惟一因素,脱离了语境,则不存在语义。”因此。要做好英语教学,就应高度重视英语语境的因素。

在讲授模块1 Unit3-WarmUp时,笔者特地挑选了一部中国影片和一部美国影片中舞会场景的片段,在播放后让同学们比较两个国度、两种语言的不同-的文化情境。一种是高情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s),一种是低情境文(low-context cultures)。前者如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他们在沟通时更依赖于非语言的线索,如年龄、身份、资历等;后者如欧洲和北美,他们主要依赖意义传递过程中使用的词汇,身体语言或正式头衔的重要性位居其后。了解了不同的文化情境以后,学生可以消除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交际双方在沟通时所传达出的信息和意义。

同时,教师应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和社会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到课外用英语去体会英语的语言功能。到社会上、生活中去用英语做事,亲身感受,切身体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对此,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语言或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并积极探索和运用知识。如在进行必修模块2 Unit6 Lesson2 Great Building的教学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世界著名建筑的画面,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建筑的种类、年代、特点以及材料,感受建筑文化。

另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英文报刊、小说,上网查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如上模块2 Unit5Warm up这一课时,笔者让爱好音乐的学生上网查找各种音乐的代表作品,并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渠道。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语境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