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幸福感源于“三心”
2009-05-27刘淑凤
刘淑凤
班集体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成长中的合作伙伴。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赢得更多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并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幸福感,这一直是班主任思考、探索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班主任要获得幸福感需具备“三心”。
一是爱心——用爱心成就每一个学生。每个人都有爱心,但班主任的爱心应该更丰富,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正在成长、成熟的复杂多变的人。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热爱事业,那么他是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既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常听到班主任抱怨,“我特别关心学生,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我去帮助、照顾;学生思想上有困惑,我耐心引导;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牺牲休息时间为他们补课,可学生一点都不领情”。学生同样抱怨班主任缺乏“真爱”、表现虚假,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融入了功利因素等。为了避免班主任和学生在对“爱”的理解上出现分歧,防止师生相互抱怨的情况出现,班主任在对班集体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就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升华对学生的爱:学生犯了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与批评,而是多些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宽容,让学生体会温暖的亲情,产生内心的震撼,达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对一些屡犯错误的学生,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中,体现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教育的强大力量。魏书生老师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时,不是找他们的缺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和学生一起找优点,找得学生满头大汗,连声说:“老师,我没有这么好。”如果不是真的尊重学生,从心里爱学生,班主任是不会做到这一点的。这样做,学生不仅放下了戒备和抵触心理,而且懂得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可见,真心爱学生并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前提。
二是责任心——用责任心开创事业。责任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它能考验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付出的程度。企业里的一名员工,如果对工作疏忽大意或不负责任,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生产出一个或一批劣质产品,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但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毁掉的可能是学生的一生,这种损失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可见,班主任的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班主任的事业是与学生的前途和家长的期望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例子,由于某位班主任责任心强,因此在学生分班的时候,总有许多家长找到学校,要求把孩子安排在这位班主任所在的班。责任心是班主任甘于奉献、开创事业的动力,是班主任凝聚学生和家长情感的源泉,也是师生感情融洽、家校密切合作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必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事业发展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同时,班主任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唤起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利于班集体建设。
三是平常心——用平常心建设集体。目前,学校和年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是量化管理。对教师工作绩效和班集体管理进行量化评价,而且,各种评优、晋级工作或经济利益的获得都与量化结果挂钩。这种量化管理对于学校办学、班集体建设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班主任的工作只是为了达到量化评价目标,特别是在班集体管理中不能客观地对待量化成绩,而只是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带着功利思想去开展工作时,就必然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其一,对待学生不公平。那些学习成绩好、犯错误较少的学生成为班主任的宠儿,而那些经常犯错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双差生”,就有可能成为班主任批评甚至放弃的对象,因为“双差生”往往是造成班集体量化成绩低的主要群体。其二,工作缺乏耐心,易产生急躁情绪。一般来说,班主任往往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班各项量化成绩最好、学生成绩最优秀、评比等级最高。一旦班集体建设出了问题,班主任的第一反应就是本班量化成绩受损;功利思想严重,处理问题时就会情绪急躁、语言偏激、方法简单。其三,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过分追求量化结果,就会使班主任的工作思路狭窄,面对学生时,更多的是不满的情绪,这样必然导致班主任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信心,使班集体丧失凝聚力,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可见,班主任对待工作要有一颗平常心,既要重视成绩和荣誉,又不要刻意追求所谓“鲜花和掌声”;要重视过程,淡化结果,只把量化评价作为调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在开展工作时,思路才会更开阔,方法才会更灵活,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爱心、责任心和平常心是班主任获得幸福感的源泉,对待学生有爱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对待荣誉有平常心,带着这三颗“心”工作,必然会达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