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衔接浅谈
2009-05-25赖桂桂
赖桂桂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引入“合作学习”方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智能、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共同进步。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实施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
小学思想品德在学校教学中被认为是所谓的“副科”,而笔者认为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应该从小抓起,因此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程中更为重要。而小学《品德与社会》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衔接又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学生进入中学后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不适应初中的教学呈现方式。面对这个矛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情景的创设,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思想品德课内容都适合从现实情景中引入。因为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既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也来源于每个人自身品德的发展。例如,用现实的素材去理解本应属于纯品德范畴的教学就是不适合的,如现实生活中的善意的“谎言”。情景作为思品知识的载体,是为学生学好思品而服务的。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景,发掘情景背后的思品与教材的关系,“用品德的角度”理解情景。要让教学场景走向情景,实现教学场景的情景化。首先,要打破结构,引发认知失衡,使场景对学生具有召唤力,最终化为情景。而不仅仅是为场景配一个“问句”。事实上,有些现实情景中无关因素会严重干扰课堂的进程。而思想品德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模型思想,把生活中的与品德形成无关的因素剔出,形成对品德的本质理解,这是一种“品德形成生活化的”进程,能让学生从小养成用“道德”看世界的习惯。因此,初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改进教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初中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查漏补缺,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识发生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在教授新课前,适当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的小学品德课程,能很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把学生熟悉的知识作为准备题,为新知作铺垫,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揭示新的矛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这样,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学生学起来也轻松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多比较,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在小初“衔接”中有两道关:一是思维定势的干扰,比如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的差距,二是中学思品教材毕竟有别于小学思品教材,在知识的处理方法上不一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两道关,调整教学要求,教学中尽量做到:①紧扣新授知识,适当增强铺垫练习,主要是增加现实与理论联系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现实行动,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②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引进新知识时,要与“衔接点”进行比较,区别异同;③教学要求不能过高。例如,学生在六年级学习了“诚信为人,知道诚信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诚实为人,也知道失信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就会改变自己失信的做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错必改的人,这样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兴趣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然而,七年级学生并不是对所有自己要掌握的东西感兴趣。特别在学习中越学越吃力时,就会感到厌烦。当然,兴趣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如叫学生上台表演,上课提问、讲练结合,师生共同交流、探索,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思品活动课,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识地采用生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使教学更富有艺术性。
4.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1)循序渐进。学生进入中学后,要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使学生感觉到思品教学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能用政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2)在七年级思品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七年级学习《我上中学了》中,将学习内容与小学的生活、学习进行比较,一下就能感觉到初中生活要比小学更紧张,所学的课程要更多。于是,学生明确了要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会自我评价,悦纳自己,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形象,逐步学会与人交往,使自己慢慢地由家庭、学校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增强社会生活的能力。
(3)开拓思路。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却忽视了另一面,或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
5.针对学生特点,注重认知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品德教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把有关的政治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