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
2009-05-25朱红燕
朱红燕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要求:“了解候氏制碱法的原理和流程”。
【教材分析】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性质实验探究和分析,授课时需注重实验探究方法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承前启后,既要总结碳酸钠作为盐具有的性质,也要为后面的“离子反应”学习埋好伏笔。最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化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陈述碳酸钠的性质,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碳酸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能利用比较学习策略,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3)以碳酸钠的性质探究为载体,在全面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同时,为关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的顺利展开积累必要的知识。
(4)主动收集信息,了解候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和简单流程。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经历碳酸钠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过程,初步形成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训练学生用类比和联系的方法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用途的讨论和学习,体会化学对生产和生活的贡献。
(2)通过爱国科学家、实业家侯德榜先生事迹介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无私的爱国情操。
【教学媒介】
1.仪器:点滴板、试管、滴管、玻璃棒。
2.药品:固体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固体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盐酸、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PH试纸。
【反思与总结】
1.教学需要有精品意识,本节课是在观摩优质课评比后,借鉴了几个优秀片段,并融合了个人的教学思想形成的教学设计。
2.教学需要有情景意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恰当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展有效教学。
3.教学需要有交流意识,本节课在板书设计上主要由学生书写结论,教师只作必要的补充,学生对知识点获取自然流畅,由此可见,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经验和成果的分享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相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