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个性的舞台

2009-05-25张文珠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

张文珠

【摘 要】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 ”、“写”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化中的重要话题,也是真正落实语文创新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创新教育 传统教育 个性化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在《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一文中说:“一言以蔽之,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真实、自由的精神!”对此,笔者深有同感。“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创新的学习。但仍有教师滴水不漏地忙于展示自己编写缜密的教案,学生只能按课文内容亦步亦趋地应答教师的提问,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严重失落了个性,岂不与在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发展人的个性、人的自由精神的语文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语文教育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评估”等章节都有所体现。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知活动,更是个性发展活动。由认知活动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是一种质的飞跃。而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一特性,更决定了它在个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应当更能体现个性的培养和心灵的解放。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充分展示学生个性为基点。这应当是语文教学深化改革中的重要话题,也是落实语文创新教育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要创新,必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好奇地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学生的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高。学生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质疑气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逐步指导其学会质疑方法。要从教学对象的个性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根据个性与共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使教学目标“活”起来。

二、运用手段,让学生批判地读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充分地去读书,就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使他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阅读机会和阅读权利,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当然,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引导、点拨,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语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多方面地吸收营养,又要能批判地读书,敢于给教材“挑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不唯书是从。如此,才说得上是活读书,书读活。真正的读书,就在于既能够“入书”理解,又能够“出书”批判,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为教材挑刺,充满了既求同又能求异的创新精神。当代创新教学应当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投身其中,敢想、敢说、敢疑、敢批,敢于向权威挑战而无所顾忌。当然,学生提出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因为要向学生灌输一个统一的结论并不难,可贵的是学生所经历的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以及这种敏于发现的能力、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只有这样读书,才能充分展示每个个体个性的风采。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地想

一位哲人说过: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思想。为此,在语文课堂里,教师应当精心引导、创设情景,热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自由思想,因为它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多姿多彩!“人类如果失去了联想,将会变得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景,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即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手段多样化,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要耐心地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四、适时引导,让学生舒畅地说

怎样的语文教育才是人的教育?怎样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海德格尔说:“语言乃是家园”。“言为心声”,言语应当表达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是学生个性的展示。说假话、说违心话,不仅会“言不由衷”,说不好话,而且是不应该有的双重人格的表现,关系到基本的道德准则。在语文课里,教师更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敢说会说,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教师热情、得体的引导,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真情诉说,畅所欲言,乐于作心与心的交流。“话语阅读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我们跟自己说话,我们跟他人说话,我们跟前人先哲说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说者、作者,又都是听者读者。我们作为叙说者和接受者在话语的词语里游弋,丰富着语言的家园”,“说”是阅读的另外一种高级别形式。

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善于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并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思想的陶冶、个性的张扬、能力的训练。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见解,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评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注重点拨和引导,让课堂互动起来,使学生在无拘束的说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五、展示个性,让学生大胆地写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的鉴赏,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这样,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能更好地兼顾多数学生,有更为耐心的教学期待,更为平和的教学心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从容动笔书写,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审视、揣摩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创造和延伸,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感受自己思想的价值意义。这样,当围绕文本展开师生、生生对话时,他们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表露心声的勇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就能在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个性化阅读的乐趣,体验创造性阅读的价值。长期的实践,必定会让他们树立个性化阅读的信心,促进阅读个性化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方面,不应当只是简单地重现课文的语言材料,做呆板的技术性操练,更应当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发他们的自由表达,使每个个体的个性激情得到渲泄。要创新语文教学,应当让答案丰富多彩,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作业拘泥于统一答案、标准答案,并不可取。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即使答案错了,写出来也比“捂起来”好,起码写出来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何况有许多问题,本来答案就是丰富多彩的!

创新是现代教学提得非常时髦的话题,在许多的地方也确实收到了一些成效,但传统教育的惯性依旧存在,而且强势笼罩创新教育,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在口头说说而已,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有的教师不得不挂上“创新教育”的头,但卖的仍是“传统教育”的肉。如果不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去问、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而是老师当上表演家,把课堂当成老师表演的舞台,以为凭录音机、幻灯机再配以几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画面就真正地向创新教育靠近了,甚至“谦虚”地认为已经“创新”了,那么语文教学之路真的会越走越悲凉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海德格尔.诗 语言 思[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高校教学中的慕课及传统模式关系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