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准就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2009-05-25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精细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赵 慧

摘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准就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探讨如何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准就业”;有效机制;精细管理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是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能否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出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级人才,使其“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是高职院校应主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应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准就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一、“准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开展了以“定单式”“项目带动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些培养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是就业选择面较窄,竞争力不强,再就业能力较差,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准就业”培养模式的提出则弥补了其不足,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自我发展与终身的问题。

“准就业”培养模式如何解读,本人认为“准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已经掌握了未来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了就业的相关职业资格和就业后的再发展潜力,熟知社会岗位的职场情景,具有宽泛的就业途径,并与社会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预约协议。

“准就业”培养模式高于“定单式”“项目协议式”等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因为“准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覆盖面较其他模式更宽,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全面、更牢固;二是就业后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强,职场迁升潜力更大;三是就业时的选择渠道、方式、途径是多向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态度是积极的、选择是双向的、关系是平等的、协议是公平的。

二、“准就业”人才培养有效机制的探索

1.开展课程研究,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管理

课程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在开发与创建具有实用性、适时性和前瞻性的课程体系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转变和理性思考。通过举办“校企合作研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改革与构建”等一系列的专题讲座,确立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社会满意为己任的建设理念;聘请专家和权威人士参与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吻合度;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新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和立体化的教材建设,优化与提升校本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整合教育资源,增加设施投入,强化技能训练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与形成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的技能训练中心(基地),技能训练中心(基地)建设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技能训练与掌握的水平,最终决定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水平。我院在加强训练中心的建设中,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深入研究、论证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建立了“双向嵌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把企业引进学校,按照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实训的特点,对实验实训条件进行了体系化建设,扩充和完善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制于一体的区域性技能训练中心。这样,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在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情景下进行的、以实践性实训为特征的仿真性训练。

3.建立激励机制,创建优秀团队,提高教育水平

实施以“培养、引进、借智”为内容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注重优秀教学团队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优质的职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优秀的教学团队包含专任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社会兼职教师等人员,且每位成员的“双师”素质都很高。他们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专业研究等方面是拔尖人才,是权威、是专家、是成功的管理者。他们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并能掌握专业的发展走向,培养的学生发展潜力巨大。为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与创建优秀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教师到企业进行“双向兼职”“双岗双责”的岗位技能锻炼,开展重点专业的境外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激励机制,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

4.建立评价体系,精细过程管理,保障能力培养

将专业理论分解成许多知识点,确定各知识点的权重;将专业技能训练分解成许多项目,拟定各项目的操作标准;将社会实践活动分解成许多岗位,提出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任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师傅)联动考核,多元评价,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的训练状况和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做出科学的评定,以判定学生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和训练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在评价中加大职业岗位能力水平的权重比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超前性,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实用性,评价手段的和谐性、先进性,评价过程的严肃性、严谨性。

5.树立服务意识,搭建就业平台,提升就业水平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管理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召开就业推介会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咨询服务指导学生理性择业;通过信息收集、筛选和岗位预约,降低学生的就业风险。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要建立长效机制,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推介,从顶岗实习

的锻炼到社会岗位的适应,从职业岗位的预约到就业协议的签署都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加强过程管理和注重工作效果,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有预约岗位。

三、“准就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上来。培养“准就业”型人才和实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就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追赶世界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我们必须树立“四个第一”的理念,即实现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目标,实现大学生就业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实现大学生就业是建立创新型社会、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制度建设。这也是当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已经出台,为宏观调控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起到了长效的支撑作用。各级政府也要积极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树立和谐、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管理力度,理顺与整顿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于天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2] 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3.

[3] 楚江亭.论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及特色形成.教育与职业,2005(5).

[4] 郑荷芬.浅议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职业教育研究,2005(1).

[5] 刘俊学,曾碧卿,黄光荣.产教结合实施“准就业”制.中国高等教育,2005(6).

猜你喜欢

精细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改革导向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析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