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和挑战

2009-05-25华国栋华京生

中国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全纳师资差异

华国栋 华京生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对教师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各国积极推进全纳教育的形势下,我们的教师做好准备了吗?

一、全纳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为全纳教育搭建了平台。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则正式拉开了“全纳教育”的序幕。在《联合国人权宣言》发布60周年之际,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意义深远。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放眼全球,各国教育虽取得很大成就,但教育歧视、不平等和排斥现象依然存在。刘延东同志代表我国政府在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 促进和谐世界建设”的报告,她强调指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与全纳教育理念息息相通。经过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这一美好理想正逐步变为现实。”她还进一步倡议,“全纳教育的理念,超越了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和信仰的人们对没有排斥、没有歧视的教育的向往,要广泛普及,落实到行动,持续长久地推进。”

全纳教育是以公平和平等作为伦理哲学基础的。它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来说,是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强调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不被排斥。这个均等不仅指入学机会均等,而且包括学习过程机会的均等,成功机会的均等;不仅指形式上的均等,而且指实质上的机会均等,即每个人的不同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得到“充分的帮助和支持”。它的价值取向的另一面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生活”,因此它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这种参与是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是学生从自己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有选择的参与,是有效地参与到合作的群体中,相互理解和尊重,优势互补,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这体现了全纳教育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全纳教育不同于现行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过于追求知识客观化或外在化的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而是以学生全面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全纳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但体现在改革目前的教育体制,还体现在改革普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快教育的平等和教育的多样化,改变“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为“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教育”。

二、全纳教育对教师的挑战

全纳教育涉及到教育体制、课程、教法及师资、教育资源等许多问题。要使全纳教育真正走向实践,体制要改革,课程要改革,教学要改革。

全纳教育既强调学校要容纳有不同需要的、有差异的所有学生,又强调给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接受有效的教育。这就必然要求在班集体教学中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实施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有效照顾学生差异的教学的简称),在集体活动中让每个人得到很好发展。很难想象,普通学校接收了各种不同需要的儿童,而不实施差异教学,仍然采用统一要求、统一教学活动、统一考核,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发展机会,并得到很好发展。事实上,如果这样,那些原本困难的、残疾的弱势群体是不可能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他们只是形式上享受了平等权利。

全纳教育强调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的被排斥”。这体现了加强普通教育的两大内涵,即教育的平等和教育的多样化。教育的平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相等的机会,接受最基本的教育;二是每个人都具有相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的发展的教育。[1]而各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差异教育。真正的教育平等不是对人人提出同样要求,人人享有同样的学习条件和待遇,而应是尊重差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教育的多样化也不是无的放矢的多样化,而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不同需要,为了给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而提供的多样化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就是应对学生不同情况的差异教学。没有差异的教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全纳教育的环境中,要求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测查诊断的能力,教学多元设计的能力,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课堂发动学生交流合作并有效监控的能力,弹性评价能力,等等。特别是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既有与普通学生身心发展类似的一面,也有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他们需要的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但它强调对残疾学生缺陷的补偿矫正,更强调促进这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因残疾与缺陷带来的有别于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和类型,对他们要采用针对性教育,同时也更强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这些都对普通班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教师不仅要熟悉普通教育,而且要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掌握特殊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但是,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在师范院校未学过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就造成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也和普通学生接受同样的普通教育,追求同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对他们采取同样的教育措施的状况。结果是,在中考、高考时,这些学生每每处于名落孙山的境地,被淹没在“不及格”的汪洋大海中,也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

三、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和不足

虽然我国现在也大力提倡全纳教育,如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就近入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特别是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形式之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可以看做是全纳教育在我国的一个雏形。但客观上许多教师并不认为残疾儿童应和其他儿童一样在普通学校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有的教师认为,“普通学生还照顾不了,哪有精力关照残疾学生”,他们并没有树立残疾儿童也应作为人才培养,应给残疾人均等的教育机会的理念。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应该用在普通学生身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等弱势群体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我们倡导的教育机会均等被扭曲了。“教育机会均等”并不是所有学生同处一间教室听同一个教师讲课,“教育机会均等”的真正含义是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给他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会更有利于他的发展;而有的困难学生则需要教师和同学更多的帮助。也有人认为,对随班就读生降低教学要求,就是照顾差异,殊不知对随班就读生的消极迁就反而影响他的发展。随班就读生也有学习潜能,他们也需要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这些不正确的理念,影响了随班就读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方面,我国也没有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照顾差异的能力,没有这方面的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教师也缺少相关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普通班的教师更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的课程。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照顾学生差异的能力纳入了教师基本能力范畴。美国本科水平的师资培养方案中,教师专业发展I课程序列的核心主体是“课堂管理、学生差异和教学技术”,专业发展Ⅱ的课程中有“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学生的教育”,专业发展Ⅲ的课程中有“异常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从中可见每个层级都有关注差异的专业能力要求,且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要求;英国培养师资的BED课程,将“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多元文化的学校和社会”等课程列在“专业研究”之内;法国国民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小学实施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中强调,“课堂行动和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是四项职业能力之一,并在初等师资培训第一学年内容中就包括“教学差异化”的内容。[3]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加强全纳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

为了使我国教师胜任全纳教育工作,首先应明确全纳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在诸如教育理念、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虽然全纳教育师资与普通教育师资有一些共同的要求,但前者有其特殊性,或在某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当普通教育发展到全纳教育境界时,教师需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理念方面来说,教师必须树立公平教育理念,给学生均等教育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坚信人人能成才。克服功利主义思想,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因材施教。从情感态度方面来说,教师要关爱所有学生,特别是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把他们看做集体中的平等一员,鼓励每个学生自强自立。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全纳教育教师要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掌握了解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方法手段,善于分析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和实施差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善于开展差异教学,在班集体教学中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有差异的学生参与交流沟通和合作。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教师能实施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训练、矫正,通过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补偿,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潜能发展。

当前,应改革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师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全纳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要根据目标要求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开设“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等课程。

在一线的教师往往感到最困难的,就是面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知道应怎么教育。笔者曾根据教育部师范司的要求,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门课程的教材,该门课程主要针对全纳教育师资需要、而以往普通教育师资培养未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根据笔者研究,在普通院校的学生学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课程后,可以用50课时左右(含实习)学习该课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会愈来愈多,特别是当我们将学习困难儿童、情绪行为有问题的儿童、超常儿童等作为特殊需要儿童时,特殊需要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会在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班级都存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要使他们得到适合的教育,每一个教师就都应成为特殊教育的行家。因此,需要对这些未来的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操练。

对在职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提出不同的适应全纳教育的差异教学要求,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刚入职的年轻教师首先要要求其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差异教学的能力上开始不要对其提出过高要求。教师没有一定的专业积累,是难以胜任差异教学的,但这又是教师从事全纳教育需要不断追求的。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特定的关于教学的观念和知识,都拥有关于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发展的内隐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关于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也拥有“所倡导的理论”[4],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到外界直接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实践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全纳教育需要教师提升上述两方面的教育理论,其中,教师个人内隐理论的提升显得更为重要,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否真正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由外向内转变的过程,是由不自觉向自觉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将二者统一起来。在教师在职培训中,可以通过差异教学观摩研讨、案例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珩.全纳教育哲学与教育民主[J].中国特殊教育,2003,(5).

[2]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2).

[3]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左银舫.关于教师知识、学习观、教学观与教学实践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西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朱珊)

猜你喜欢

全纳师资差异
相似与差异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及提升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