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09-05-25章宗森王月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章宗森 王月华

【摘 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广泛调研和总结本校思政教育网站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网络思政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网络思政教育者教育观念不能适应要求,网络思政教育载体知名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参与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更新网络思政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当前,高校校园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中,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特点

1、网络思政教育的渗透性

传统思政教育强调正面灌输,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教育者发出的指令: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正确,什么不正确。而网络思政教育是潜移默化式的和渗透性的,通过网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平等对话,学生可以轻松地在BBS、聊天室等虚拟空间发表不同的言论,而教育者则要以客观、公正甚至科学、时尚的面目出现,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沟通,并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渗透性教育。

2、网络思政教育的互动性

传统思政教育很大缺陷在于受教育者是被动的,常常是“你说我听,你教我学,你讲我干”,至于教育效果如何,常常不得而知,教育者着重正确性而忽视个体针对性,使受教育者不能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以达到自治效果。网络思想教育很大优点在于互动性,由于网络隐蔽性使受教育者可以恣意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需要等自主选择接收信息或发表观点。

3、网络思想教育的广泛性

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相对面狭、理论多、抽象化多、说理多,注重主旋律教育,缺少日常行为伦理道德教育;注重本国国情教育,缺乏国际视野教育;注重理想教育,缺乏现实应对教育;注重集体教育,缺乏个性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内容是把整个世界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不仅有主流文化,也有非主流文化;不仅有本土文化,更有世界文化;不仅解决现实问题,更加注重探讨深层次问题,适合不同口味学生的需求,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

1、网络思政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比较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功底,同时要求教育者掌握较强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然而,高校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又是互联网技术运用能手的教师实在太少,而且这种“复合型”教师不可能在短期内充实和提高。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少量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相关的网络技术人员组成,搞思政工作的干部教师的互联网技术比较欠缺,懂得网络技术的人员其思想政治素质又跟不上,从而严重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低水平运作:内容更新周期长,与课堂学习相关的内容少,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实例少,表现方式呆板等。同时,由于技术手段的问题,广受大学生青睐的游戏性教育、娱乐性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网上互动等,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2、网络思政教育者教育观念不能适应要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要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树立起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十分重要。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单调刻板,将“人灌”转变为“网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尽管缺少了传统课堂上的束缚,但单向“网灌”的教育效果并不尽人意。网络思政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方法,一种媒介而已,转变只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搬上网络,就会自然而然增强吸引力的错误想法,正确把握网上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辩证联系,加强网上与网下的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3、网络思政教育载体知名度不高

目前而言,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的载体是各种思政网站。当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网站或网页,但许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该类网站或网页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大,访问量较低。在下沙高教园区几所高校随机调查100名同学,6名同学表示经常浏览思政类网站,表示有时浏览的有25人,偶尔浏览者有38人,从未登录过思政类网站的有31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知名度不高,资源分散,更换速度慢,内容单调重复。因此,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了网决不是万事大吉,更为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网络的吸引力。

4、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参与不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各个层面的配合和参与。现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是由党委宣传部或者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其他一些职能部门配合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机构,各教学院系只是少部分党、团干部和部分学生参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少参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领导认识不足,对专职思政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缺乏认识,导致在思政教育网站或网页建设过程中忽视了这部分人员的参与,也没有明确这些教师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学校没有明确相应的工作量,造成这些教师对网络思政教育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态度消极,导致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相脱节,使网络思政教育固有的优势和应有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我们应结合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网络思政教育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网络思政教育规律,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1、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作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更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较强的思想教育创新素质,尤其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有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了解大学生的网上意识、网上心理问题,要对网上文明、网上伦理、网上思想政治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找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方能在网络数字化空间中施展自己的理论才能,进行创新教育。只有既懂思政教育又熟悉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思政教育工作者才能将互联网技术灵活并有效地运用于教育中。而现在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由于知识结构和技术上的缺陷,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因此,加强培训,大力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环境,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又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当务之急。

2、更新网络思政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

网络思政教育宜疏不宜堵,对于网民的想法、观点要进行有理有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分析、启发、比较和辨别,切忌呆板、生硬。同时,要注意循循善诱,有针对性给予教育对象引导,实现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教育。网上教育不宜长篇大论,讲太多的大道理,而是结合实际,进行生动翔实的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收到实效,在宣传教育的手段上应多样化,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性和优势,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使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枯燥变为情趣。

3、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我们必须认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不断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更加有效。

我校创立的红色家园网站、中国红色网站联盟都是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军岑.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2007(11):127-145.

[2] 刘天杰.刘江毅.袁小武.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互动与共存——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例[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8):72-74.

[3] 谢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13-116.

[4] 李颖.论“e”时代下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知识经济,2008(8):145-146.

[5] 索雪瑞.于金秀.网络思政教育的兴利除弊[J].思想教育研究,2005(4):15.

【作者简介】

章宗森(1979-)男,浙江苍南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讲师,思想政治教育.

王月华(1982-)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