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2009-05-25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治理

姜 妍

【摘 要】 本文指出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危害及影响并进行深入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途径。宏观角度:(1)建立并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2)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控力度;(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微观角度:(1)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2)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加大法律处罚力度;(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关键词】 会计信息;信息失真;治理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会计信息失真不但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客观了解,也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与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财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管理行为不规范、财经纪律松弛等现象。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等不同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资产管理失真。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资产账实不符,管理混乱。例如,一些企业存货计价不规范,原采用先进后出法,但由于物价上涨,后改用后进先出法,以调节当期成本,降低利润;不及时处理坏账损失;已被确认坏账的应收账款长期虚挂,不予转销;不及时处理报废资产,长期挂帐等。

(2)资本项目失真。例如,一些企业为显示企业规模,随意虚增注册资本,在待处理科目上做文章,长期挂帐;在资本公积上弄虚作假,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无利分红,虚假资本。

(3)收入项目失真。例如一些企业不按规章办事擅自截留、转移、坐支收入;销售退回的商品没有冲减收入,虚增利润;有的为少交税,少计漏计收入认为减少当年利润。

(4)成本费用项目失真。主要表现为多列或少列成本,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例如,一些企业为追求业绩虚增利润,本期该摊的费用不摊销,该计入本期的费用不计入;有的任意递延费用,把当期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操作利润;有的为了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段,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有的企业利用待处理和待摊销项目,调节盈亏,操纵利润。

(5)各项税金失真。一些企业在增值税上,多列或虚列进项,扩大抵扣范围,通过关联交易等降低计税价格,隐匿收入,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在企业所得税上,操纵成本费用计量,不按权责发生制结转成本费用,收入挂帐不入账,调节利润;在消费税、营业税等项目上,弄虚作假少计瞒报应税收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6)帐务处理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环节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输出的各个环节。例如,一些企业接受假的原始凭证,导致以后的记账凭证、明细帐、分类帐、总帐、会计报表也是不实的;有的企业虚开发票,多报差旅费,自制收款收据等。

(7)信息披露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虚假陈述。例如,有的企业任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造成披露失真。

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质量、债权人的信贷决策质量、以及政府管理者的宏观调控质量等都密切相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存在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权力性等特征,其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1)从微观角度看,失真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失误。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讲,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错误的投资策略,产生投资风险,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对于企业债权人来讲,受虚假会计信息误导,可能会得不到应有的利息和本金;对企业经营者来讲,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了经营业绩,会使其盲目经营,错误经营,从而造成经营管理混乱,危害企业正常发展甚至使企业亏损倒闭,职工下岗失业。

(2)从宏观角度看,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影响国家经济政治秩序,也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在经济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因不实的会计信息误导而犯错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能。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带来不良影响,助长了一些单位和个人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的行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社会道德水平,危害企业生存发展之本,产生不良社会风气。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也会引起股市振荡,危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先后出现的郑百文、琼民源、银广厦等上市公司,少数人为实现自身利益,利用虚假会计信息进行投机,达到特定目的,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宏观角度治理

(1)建立并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2005年,财政部在总结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的新的要求,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启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经过两年努力,建成了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发布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水平的重要步伐。但应看到,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顺应环境变化不断完善,要具有超前性和适应性,要参照国际惯例,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范围,降低因会计选择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控力度。扩大“会计委派制”范围,减少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敢于抵制领导人员的授意、指使、强令进行的会计舞弊。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的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公司等部门监督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外部监督体系;提高审计覆盖率,调动整个审计组织力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杜绝“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现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肃处理会计舞弊行为,对构成违法违纪行为的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首先,要优化会计控制环境,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要激励经营者合法高效经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又要约束其盲目、独权的行为,以保障投资者、所有者的权益。其次,要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促使会计信息生成的有效运行,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企业两类经营”的运营管理体系,避免产权过于集中和政府管理目标多元化的不对称格局促使国有资产高速运转。最后,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实行会计委派制、健全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模式等方法形成有效的权利制约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2、微观角度治理

(1)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完善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2)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加大法律处罚力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高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和严肃性,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严控会计虚假信息的产生。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全面的社会监督。同时,既要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又要加大民事赔偿力度,强化法律威慑力,充分发挥法律对造假行为的惩治。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抓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从业资格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建立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法律上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等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1999.4.

[2] 朱锦余.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7.

[3] 郭宏,王相君.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会月刊,2004.2.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7.4.

猜你喜欢

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治理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策略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研究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会计核算体系改革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