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初探
2009-05-25王瑛
王 瑛
[摘要]实践证明,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之一。羊绒产业属宁夏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同心、灵武两个特色产业集群,但上述产业集群尚未产生应有的产业辐射力,还需从加强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宁夏;羊绒产业;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4-0148-04
一、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所在
产业集群,亦称产业簇群(IndustrialClusters),指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徐承红,2006)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获得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别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等;二是通过支撑机制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粱琦,2004)。而正是上述竞争优势的存在,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区域創新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之一。
二、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十大牧区之一,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回族善于经商的传统,羊绒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2006年,全区羊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实现增加值16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成为该区首要出口商品。在以产业集群为区域发展模式,产业存量优势的合理扩张和区域品牌的形成,宁夏地方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思路的指引下,目前,宁夏已初步形成了两个羊绒产业集群,即以同心为中心的羊绒集散地和以灵武为中心的羊绒加工出口基地。
同心县地处宁南山区与北部平原交界地带,受自然环境影响,属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县。自20世纪80年代起,羊绒产业在同心得到逐步地发展壮大,现已拥有1.5万人的阶梯宝塔型原绒收购队伍,并逐步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世界性羊绒流通集散地。2007年,同心县原绒年收购量达到5000吨,约占全国流通总量的52%,加工无毛绒18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羊绒产业对该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6%,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同心羊绒产业集群形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众多流通贩运户、加工企业保持着相对分散化的格局,个体私营企业和本地居民的住宅、商业区交错混杂,依靠市场手段灵活高效地配置资源,尽管基础设施落后,但仍保持着羊绒流通领域的优势,是西北最大的羊绒集散地。上述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存在的潜在问题亦不容忽视。由于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组建和运行滞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相应的行业引导,加之少数企业的短期行为,往往会在产业集群范围内出现同行恶性竞争的情况,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灵武市地处银川平原与鄂尔多斯台地结合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该市的羊绒产业发展已告别了传统的分梳初加工,转向精纺纱、织布、织纱等精深加工,并努力在提升羊绒产业层次上取得突破,在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上取得突破,在引进人才和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外贸出口上取得突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突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名城”。2004年,地方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兴建了占地广阔的“灵武羊绒产业园区”,通过在土地价格、税费、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了一批羊绒精深加工企业人员。截止2006年年末,已有42家精品羊绒加工企业人园;2007年,园区企业通过整合,组建了中银绒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嘉源绒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荣昌绒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扩大灵武羊绒品牌知名度和在国内外羊绒市场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该羊绒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托政府兴建工业园区,而非价值链的自然衍生。因此,群内企业之间缺乏价值链纽带联结,这种形成模式的先天不足势必会影响到该产业集群的后期发展。
三、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产业特殊性、起步较晚、缺乏专门机构协调和具体产业政策支持等原因,宁夏现有两大羊绒产业集群虽已初具规模,但产业集聚尚未产生应有的产业辐射力,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群内企业规模效益差,竞争力不强
宁夏现有两大羊绒产业集群中的绝大多数企业具有小型化特征,产值多在5000万元以下,缺少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已愈加突出,具有较大规模企业才能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具备抗击各类市场风险的能力。受自身规模约束,中小企业往往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技改投入有限、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与国外关联度较低,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多品种、高质量、个性化、低成本、短交货期的要求,与国内外同行业大企业抗衡的能力明显较弱,而中小企业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较低的人力资本素质也限制了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群内企业分工机制尚未形成,专业化程度不高
分工和专业化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缺乏分工和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不但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还会出现鹬蚌相争的局面,一旦产业需求减少,便会陷入恶性竞争。两大羊绒产业集群虽已初具雏型,但各企业都较重视动员企业内部资源,群内企业间并未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与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互补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这种分散独立的“小而全”式发展模式使群内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合作,难以获得专业化分工效率,阻碍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相互学习,也使产学研合作无法成为创新的主流,使整个集群发展缺乏发展后劲。事实上,产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企业的集聚成群应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价值链为纽带而联结,从而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性合作网络(王辑慈,2001)。
(三)缺乏带动产业集群形成的龙头企业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之上的主导产业的发展,
而主导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大企业为核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卫星工厂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稳定订单,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大企业通过转包非关键性生产环节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在宁夏羊绒产业集群中,恰恰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和大企业,因而难以通过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企业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从而实现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进步相对缓慢
现有两大羊绒产业集群中的多数企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愿望,没有或不清楚自身技术需求,还缺乏研发人员和专门的研发机构,不具备进行技术嫁接、转移与开发的能力,更谈不上资金和行动的投入。个别有创新需求的企业也受制于自身资金积累能力,实际投入的技改资金十分有限,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致使科技进步在集群经济增长过程中未能占据主导地位,群内至今尚未形成应有的创新机制,缺少持续发展的能力,阻碍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使羊绒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受到了牵制。
(五)环境硬约束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凸显后发展优势的内蒙等周边地区的经验表明,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宁夏加大了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力度,初步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仍然存在。在羊绒产业发展方面,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羊绒产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除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外,原料收购也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且资金周转时间往往在一年左右。出于规避自身风险的考虑,金融机构对于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通常不愿意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致使绝大多数羊绒企业经常面临资金供求失衡的窘境,在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时,只能依靠民间借贷、债务拖欠等方式进行运作(宁夏区党委政研室,2006)。受资金约束影响,群内多数羊绒企业硬件设备、设施条件差,难以购置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甚至设备的正常折旧速度也被延缓,从而直接影响了技术的转移或转向,致使前景看好的高科技项目无法上马,人才外流现象普遍,企业及产业集群规模快速扩张受到制约,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四、促进宁夏两大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最终实现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持续性的发展(王辑慈,2001)。基于对宁夏同心、灵武两个羊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现就如何促进宁夏羊绒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产业集群不是政府创造出来的,也不是由政府驱动的,而是在市场驱动下自发成长起来的,有着特殊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演化规律。但是,根据区域成长的阶段理论,宁夏仍处于待开发阶段,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尚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良性发展过程作为“企业家”的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能,致力于创造有利于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立足于当地的文化传统,通过制定具有本地化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并辅以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二要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特别是与产业集群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硬”环境;三要搞好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四要搞好人才培养,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技术人才,完善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等、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培训基地,加快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
产业集群中不同规模及地位的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核心大企业在生产体系中应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核心技术的主要创造者及创新中心,通过业务分包制将非核心生产环节转包给产业集群内其他中小企业;而众多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结成网络状,从而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组织网络化(邵志健、薛惠锋,2007)。为此,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要坚持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生产,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产体系,使之改变独立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更多地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的合作中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最终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高效有序的产业体系。
(三)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相同、相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从而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具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及带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产业集群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建会,2007)。为此,一要整合羊绒产业各类要素资源,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主体,以资产、资源、品牌、技术和市场为纽带,促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培育产权多元、优势互补、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并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由此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二要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专业化配套企业,或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三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集群产业配套率。
(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加强群内创新网络建设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一个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以及中介机构在内的、完整的区域创新网络。首先,群內企业应依托已有的产业链,进行技术、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相对更高的技术水平层次上进行专业化经营,降低单个企业所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力争保持宁夏无毛绒分梳加工技术在国内外的领先位置,进而在更多领域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走在全行业前列。其次,地方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健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提高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如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信息的交流及沟通,建立产、学、研三方面的密切合作关
系,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改造提供咨询服务,解决企业在创新中的难题。再次,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民间团体应发挥为企业和政府双向服务和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推动企业联合和公平竞争,帮助企业提升和改造现有加工技术和设备,攻克关键技术,掌握独有技术和申报专利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优化投融资环境,完善对群内企业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的首要工作,首先,继续发挥银行投资主渠道作用,因地制宜地改革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鼓励民间投资经营机构发展,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实现金融环境中的主体多元化,加大金融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筹资、上市融资和扩股融资。其次,要不断完善融资服务的辅助体系,包括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金融信息咨询体系等。事实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绒毛皮革工业协会已牵头组建了专门的羊绒产业信用担保中心,但由于注册资金难以落实到位,该担保机构至今仍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有鉴于此,应通过地方政府规范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吸收社会资金,推进担保基金来源多元化,扩大担保能力,力争使该担保机构尽快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发挥专项担保中心对信贷资金撬动的杠杆作用。最后,要不断健全群内信用体系,通过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推动集群内部加速形成重诺守信的良好信用文化,从而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意愿。
(六)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与产业配套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集群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广告、设计、培训、咨询和金融服务等服务业在集群周边的合理分布和配套会使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加顺畅,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也有助于分工专业化的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为此,宁夏羊绒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围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配套能力建设,通过支持系统的不断健全,优化产业集群的生存发展环境,一方面,可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本地区和外埠进行集群内公共物品的投资招标,利用优惠政策,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发展电力、通信、交通等各种硬件配套设施,培育社会化、高效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让相关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更低的费用获得所需的服务和横向合作。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协调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会计、法律、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报关报检等中介机构,为产业集群提供相对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和物流服务;以民间性、自律性为原则,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以行业自律、反倾销公诉、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职工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为重点,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统计、培训、会展、招标、名牌认定、行业质量标准制定、价格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工作。
[责任编辑: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