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合作与旅游经济增长
2009-05-25罗富民
罗富民
[摘要]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又忽略了实证检验和旅游经济的特性。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实证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旅游经济增长;理论;实证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4-0125-04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协议或合同。
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各个地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的一种趋势。而如何才能通过这种合作带动各个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经济增长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合作各方在深刻理解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更具针对性、更富可行性的合作策略和措施,才能在合作中促进各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因此,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有的关于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学者们如李正欢(2003),敖荣军、韦燕生(2006),左冰、保继刚(2008),李仲广、宋慧林(2008)等主要关注旅游资源、劳动力、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管理等因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始终没有把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一个解释旅游经济增长的变量。但是在众多的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文献中,学者们在论述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或动力机制时,却从理论上间接地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例如:邹晓明、熊国保、马杰(2004)。李树民(2005),粟路军、奉亚卓(2007)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区域旅游合作对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作用;罗文斌(2004),张慧霞、刘斯文(2006)则指出区域旅游合作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和供求能力。然而。在这些文献中,由于大家的侧重点并不是为了直接分析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而且他们还忽略了结合旅游经济的特性探讨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更忽略了对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因此,为了弥补前人研究的缺陷,文章将在剖析旅游经济增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经济的特性,对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二、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种增加既可以表示为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由此。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便从生产函数的构建出发,先后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强调资本积累或提高储蓄率在经济由起飞进入持续增长阶段的作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破除了资本积累被夸大了的作用。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共同缺陷是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则把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中。然而,无论是古典、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实际上都离不开对要素的投入以及要素的生产效率分析。这是因为,经济增长或产量的增加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投入生产要素,并不断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产品的过程。其中,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产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旅游经济增长就是通过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不断提高这些要素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旅游产品的过程。
然而,近代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认为,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与自然界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们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康芒斯把交易活动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以及限额的交易。而这三种交易也可以分别称为市场交易、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显然,传统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所关注的主要是人们的生产活动,而忽略了交易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则把劳动分工、制度变迁等因素引入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更加注重由于分工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协调成本和交易费用问题,从而把经济增长由生产过程延伸到交易过程。尽管在此并不直接研究制度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经济增长问题同样不能脱离对旅游交易活动的分析。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此把旅游交易活动简单定义为旅游产品供给者和旅游产品需求者的买卖交易,即康芒斯所称的第一种类型交易或市场交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大量的旅游产品,但是因为旅游产品的买卖交易不能完成,旅游产品的价值就不能实现,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要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综上,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通过投入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人才等生产要素,并不断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交易效率以创造更多的旅游产品并实现其价值的过程。由于旅游经济增长问题涉及到旅游生产要素投入、旅游要素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交易效率三个方面,因此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一基于旅游经济特性的理解
1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生产要素投入的作用。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消费者要有效地实现其旅游需求,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综合性服务,旅游经济实质上是以旅游为目的,以经济为基础,以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经济活动。由于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活动,因此旅游目的地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对旅游资源开发本身进行投资外,还必
须建造道路、港口、饭店、宾馆等配套设施。显然,这种综合性加大了旅游开发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生产要素量的投入。而通过区域旅游合作,特别是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可以增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并避免重复建设,从而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此外,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与交换是不可分割的,即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交换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具有同一性的特点。由于旅游产品生产、消费、交换的同时进行,当一次旅游活动完成过后,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便暂时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但是旅游目的地间的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客源互换,提高对现有旅游资源与各种接待设施的利用率。由此可见,区域旅游合作在节约新的旅游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同时,提高了闲置的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使得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有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新的旅游产品的生产中去,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2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生产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如前所述,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也就构成了旅游生产活动的时间耗费。但是,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相对固定的。旅游消费不是把旅游产品运送给旅游者消费,而是把旅游者输送到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即发生运动的是旅游者,而不是旅游产品。因此,与一般消费活动相比,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需要发生更多的空间位移和耗费更多的闲暇时间。显然,这种时间耗费也是旅游生产的时间耗费,也就决定了旅游产品不可能像其它产品一样进行流水线生产,使得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旅游产品量下降,从而制约了旅游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区域壁垒,实现区域间旅游发展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客流等旅游流要素畅通无阻,从而减少旅游消费者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因此,区域旅游合作特别是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在降低旅游消费过程的时间耗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旅游生产活动的时间耗费,从而提高了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3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市场交易效率的作用。由于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相对固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生产与消费都在旅游目的地进行,不存在异地交换和异地消费问题。旅游产品的这种不可转移性,使得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这给旅游信息交流带来了障碍,增加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传播和收集费用。使得旅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必须发生一定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这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特别是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增加了旅游消费者的货币支出与时间成本。总之,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使得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增加,从而降低了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但是通过客源地和目的地间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降低信息收集费用;通过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降低旅游者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降低旅游交易费用,从而提高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
综上所述,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待检验假说: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四、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
1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表示。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大体包括旅游资源、人才、经济基础、科技、制度等几个方面。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目的,文章把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旅游需求能力、旅游供给能力和区域旅游合作,并从这三个方面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lnY1=a0+a1lnD1+a2lnS1+a3lnG1+u1
其中Yt表示t时期旅游经济增长量,由于入境旅游除了受本国旅游供给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国外需求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入境旅游需求的因素繁多且数据难以全面收集,因此,文章主要考察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用国内旅游收入表示;Dt表示t时期的国内居民的旅游需求能力,根据旅游需求理论,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St表示t时期的旅游供给能力,由于旅游产品供给涉及的行业众多,文章把St分解为4个变量的加总,即St=Slt+S2t+S3t+S4t其中Slt表示t时期国家风景名胜区累计数量,S2t表示t时期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累计数量,S3t表示,时期旅行社数量,S4t表示t时期宾馆数量;Ct表示t时期的区域旅游合作,用区域旅游合作指数表示;根据吴军(2007)的定义,区域旅游合作指数反映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广度,该指数越大说明合作的内容越丰富越全面;ut表示随机误差项,a1、a1、a2、a3为参数。根据弹性的定义,可以知道a1表示旅游经济增长的需求能力弹性,a2表示旅游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弹性a3,表示旅游经济增长的区域旅游合作弹性。
2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文章选取1993-2006年历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的数量、区域旅游合作指数对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各个批次累加所得,而旅行社与宾馆的数据来源于国研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综合计算,区域旅游合作指数则根据吴军(2007)的计算所得。各个变量的具体数据可以参见下表:
3实证结果分析。文章运用最小二乘法,在Eviews软件上通过对1993-2006年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指数与国内旅游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lnYt=-2.085+0.549lnDt+0.491nSt+0.312lnCt
(-3.305)(2.279)(2.765)(3.228)
R-squared=0.983,Adjusted R-squared=0.977,F-statistic=171.69,Durbin-Watson=1.716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估计的回归系数中a0、a1、a2、a3都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表明包括常数项在内的所有变量都在95%的水平下影响显著,都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而对该方程的F检验也很显著,表明该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调整后的R2=0.977,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D-W值为1.716,表明模型无自相关。从参数的系数和大小可以看出,旅游需求能力、旅游供给能力和区域旅游合作都与旅游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旅游需求的影响最大,旅游供给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说明,旅游需求能力增强是促进当前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区域旅游合作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区域旅游合作当前正成为各个地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的一种趋势。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旅游经济增长的理论内涵为基础,并结合旅游经济的特性分析表明,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通过对区域旅游合作指数与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回归分析表明。区域旅游合作虽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区域旅游合作实践中,首先,合作各方应继续加强在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客源互换的领域的合作,以此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其次,着力构建各种形式的无障碍旅游区,以此降低旅游消费者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提高旅游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第三,加强客源地与目的地政府间、旅游企业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居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减少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旅游市场的交易费用。
[责任编辑:汤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