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生百态,感受大家风范
2009-05-25游爱珍
游爱珍
义务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课,本人带着一个小问题在备课:为什么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教材、教参未作过多解释,就把她定格为才女?另初中八年级上册张岱《湖心亭看雪》选入课本,又是一篇以雪为题的文言短文,仅仅是选文的巧合吗?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备课,发现依“雪”而文,古诗文中有太多的篇章。而细察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和张岱《湖心亭看雪》两篇文言短文,咏雪与看雪,却别有一番因雪而文、实是展示因雪而为、雪外世态的兴致雅趣,让人在探究人生百态中,感受着大家的风范。
一、朝野嬗变,文化承载,同领当代风骚
《咏雪》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产生的一部志人小说,此书系采集前代遗闻轶事编辑而成,展示了汉末魏晋时的社会风俗和士族阶级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风气、穿着打扮、家庭琐屑等等繁闻轶事。全书分为36门,共1130条。而《咏雪》篇主人公谢安代表了六朝士人的典范,代表了极佳的“魏晋风度”、超凡的气度风神和出众的清谈品评才能。在《咏雪》的寥寥数语中,我们也有所感知,谢安该言即言,该止即止;以笑代言,风韵历历在目。
《湖心亭看雪》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陶庵梦忆》如实地记载了晚明繁华热闹的社会生活,虽然都是斗鸡、蹴趵、放灯、弹琴、工匠、习俗、西湖山水掌故等极平常极凡俗之人和事,然而,人们于其中能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张岱是个热情经营生活的人,他以文人特有的优雅与审美去观照和品味生活,所以,俗常生活无所不及,也无所不美。而《湖心亭看雪》是经历了绚烂繁华而重归于宁静的平淡,是生命回归平静时的本质,是情感还原淡泊后的真义,因此这种孤独作为张岱“西湖情结”的一种内在体验已升华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
《世说新语》被鲁迅称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而《咏雪》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陶庵梦忆》是明末至清中期以前散文领域登峰造极之作,而《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中的翘楚。所以说,两文在朝野嬗变之时,其文化承载,同领当代风骚。
二、主人个性,达中有别;他衬韵载,更显风雅
比较两文,都为寥寥数语之文,个中人物个性真切,令人瞩目欣赏。主人同为载入史册之人,人生通达不流俗,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目光的深邃和心胸的开阔。
《咏雪》中的主人谢安。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屡征不仕,至四十余岁才出任桓温司马等职,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军队大举南侵,他派弟谢石、侄谢玄等带兵拒敌,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隐居四十才出山,需是对人生有何等的明了和审视;谋划重大战役,淝水之战胜利消息传来时,与人围棋,却“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这是何等的气度风貌!在《咏雪》中,则表现出“以仪范训弟子”的含情善导。查阅《世说新语》,一个谢家家族,谢安后辈中,有谢玄(侄)、谢朗(侄)、谢琰(子)成大材,谢道韫(侄女)成公认的才女,就不足为奇了。从《世说新语》的《纰漏5》警醒谢朗别与他人一样,笑话自己的父亲;《德行36》“我常自教儿”;《文学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圩谟定命,远猷辰告”的对答中亦可得到印证,点点滴滴皆含培育之心。《世说新语》叙及谢家达9人。《六朝士人的典范》一文中对《世说新语》的研究后,认为全书分为36门,共1130条,其中涉及谢安之事就有110条以上,占全书总条目近10%;认为谢安是六朝士人的典范,表现为:谢安具有“极佳的魏晋风骨”;具有浓厚的家族情思;具有突出的事功行为;具有多方面的文艺素养。静心细想,在外能够安邦定国,在内能够谐家育才,历史长河中能有几人?
再看谢道韫在《咏雪》中的表现。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使得谢安大笑,作者对其身份着重加以解释。她也因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在许多的分析文章中被提及为才女。虽然大雪纷飞似柳絮轻盈飘动,一句形象的比喻,形容出了大雪洁白的颜色、蓬松的朵状和轻盈飘飞的动感,这些都出自一少女;在感知她的才气的同时,乍一看因为一句出色比喻而定格才女总觉得有些牵强,可是通过《晋书》中了解到她的夫君王凝之遭孙恩之难,以鬼兵御敌的糊涂,和谢道韫果敢杀敌,被掳后还凭自己的语言保住了外孙和自己的生命的举动,她的智慧、她的善言、她在危境中的镇定而为,真正地可谓是巾帼高于须眉。《世说新语》《贤媛26》中她对夫君王凝之的鄙薄评语,可谓是中肯。通过《贤媛28》她对弟弟谢玄的激励,也可看出她的大智慧。所以《贤媛30》人称其有“林下之风”一切都自然而然了。而短文中谢朗 “大雪”喻“撒盐”,在形与动感方面就略逊一筹。长者谢安并未点评,只是笑哈而过,足见为长者的仁厚,由此谢朗的映衬,就更显前两者的韵致了。
《湖心亭看雪》中的主人张岱。张岱“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他是晚明小品的殿军,被誉为“绝代散文家”、“小品圣手”;他是著名的史学家,他是出色的诗人,且对戏剧理论有自己的独创之见;他是园林专家、古董鉴赏家。总之,他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天赋异禀的“奇才”。作为明清之际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其对人生的豁达和选择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陶庵梦忆-自序》)这是对往事情怀的不舍,现实清醒的不苟合,融就了赏冰雪而自娱的美文,《湖心亭看雪》亦资佐证。
再看那湖中偶遇之人,“见余,大喜”,可见作者的冰洁情怀,在当时人们依然有着认同。而舟子的一“痴”名之,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同时也见主人仁厚待人。寻看张岱故事,其“吴中班”演员夏汝开病逝,出于彼此感情,张岱不仅一笔勾销汝开生前所欠银两,并赠送其母、弟妹盘缠、干粮,派人护送他们回乡,而且亲作祭文,以寄哀思。祭文日:“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邪?汝为人跋扈而憨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憨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祭义伶文》中汝开虽地位低下,张岱却把她与越中“各公巨卿”相比,祭文写来情深意痛,也可看出张岱的仁厚待人。从选文引出对作者为人处世故事的了解,更能映衬出作者的人生情怀。
对照两文,有趣的是,两文主人都有隐居的人生经历,一个是隐后出山而成国家重臣;一个是繁华已尽,向佛而静。另外,在男权思想依然严重,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谢道韫和舟子的话语,是否也代表了嬗变时代,觉醒的生命个体所表现出的自由、洒脱而不拘礼法的个性美呢?让人咀嚼回味。再看一文是骤雪在家,寥寥数人,清谈议论,和煦温情,扑面而来;一文是大雪三日,夜起赏雪,寥寥数人,人情有合,可是作者一语未发,韵在言外。两文呈现的人情世态,也颇耐人寻味。
回望上文,自觉课本编者的慧眼悟心。两文同以雪为文,又有相似的朝野嬗变历史背景,主人人生的选择却截然不同,而所获的人生成就皆令人深思和景仰。两文似一束雪中的温馨阳光,绚烂在我国古典文化历史画卷上,带给人们精神的遐思。望着古人已去的背影,静想今人的俗世生活,作何思量,又作何感叹?两文又恰似推开了一扇博闻雅致的门,探求的我们,只需用心走进这扇门,琳琅的世界就有我们惬意的明鉴。也许对我们人生中“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会带来如意的远景畅想。
三、《咏雪》《湖心亭看雪》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
《咏雪》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
情境:“淝水之战”想必同学们都熟悉,“东山再起”同学们也不陌生,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东晋宰相谢安身上。谢安是什么样的人?谢安对六朝文化有什么影响?请你作为一个学者,借助图书馆资源,研读原著;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资源等,认真研读《世说新语》。研讨《咏雪》人物在其中的故事,以及从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当时的文化信息。
任务:1.有关谢安家庭教育与《咏雪》篇类似的篇目还有哪些?2.《世说新语》中谢安家族叙及了哪些人?有些什么故事?3.从谢安、谢道韫身上,反映出当时的一些什么样的文化信息?4.我还在进行中的问题。
成果:课时安排,两课时。展示要求:1.你的信息来源确实可信,并进行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和研究。2.能以专题讲演形式,通过幻灯片进行课堂交流。3.注意以大纲形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4.收集一些图片,或制作一些图片加以辅助演讲。5.介绍人物知识方面,既要让同学感受到视野的开阔,又要让同学感受到你的用语准确,评价恰当;介绍文化等方面,用语要富有激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6.既要向同学提供足够的信息,又要让同学有一种精神享受。7.我的新发现,是你的灵感表现,提出你的问题和可能的思路,拿出勇气,号召同学和你一起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湖心亭看雪》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
情境:“冰心玉洁”用来形容张岱情怀是再恰当不过。张岱的人生情怀,人们把他与曹雪芹相提并论,称他们是明末清中期以前,分别是我国散文、小说领域登峰造极的人物。对此,你想了解得更多吗?请你作为一名学者,借助图书馆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对张岱进行研究。
任务:1.搜集你所学过的有关“雪”的诗文,按一定标准,对其进行大致分类和分析。2.《湖心亭看雪》在《陶庵梦忆》中的代表性表现。3.张岱故事及其人生探讨。4.《湖心亭看雪》与《咏雪》比较阅读。5.我还在进行中的问题。
成果:课时安排,两课时。展示要求:1.你的信息来源确实可信,并进行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和研究。2.能以专题讲演形式,通过幻灯片进行课堂交流。3.注意以大纲形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4.收集一些图片,或制作一些图片加以辅助演讲。5.介绍人物知识方面,既要让同学感受到视野的开阔,又要让同学感受到你的用语准确,评价恰当;介绍文化等方面,用语要富有激情,能陶冶同学的情操。6.既要向同学提供足够的信息,又要让同学有一种精神享受。7.我的新发现,是你的灵感表现,提出你的问题和可能的思路,拿出勇气,号召同学和你一起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四、教学后记:探究人生百态,感受大家风范
探究备课,探究教学,促进教学相长。从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可以感受到,教师本身需要有探究文章内涵的勇气,借助问题而不局限于教参的解答,广泛阅读,用心体验,感受人生的拓展。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是在现代信息对称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同是学习者。问题情境探究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乔治·西门氏认为“学习无非是一种‘网络联结和网络创造物。”学习的关键是“有效联通”,于是“有效联通”成为学习的新度量。在获得大量图文信息的同时,也是探究人生百态,感受大家风范的开始。从以上对两文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可以让我们师生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也是本人对探究教学备课的一种尝试。让我们教师借助于探究学习的翅膀,翱翔在教与学的天空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