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语言交流
2009-05-25曹玉珍
曹玉珍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课堂语言运用得恰当,不仅能有利于师生交流,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评价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语言;能力
Shallow talk an information technique the language exchanges of the classroom
Cao Yu-zheng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the classroom, classroom language usage fitting, the ability be not only advantageous to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exchanges and keep a student study information technique of enthusiasm, in the meantime to the sense of pride which set up a student and self-confidence heart,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vestigate ability, create ability, independence evaluation ability to all have very importance of func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Classroom language;Ability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从这一公式看,属于非言语范畴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非常之大。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与非言语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因此,要想构建轻松和谐、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交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能、手段、重视操作实践过程的课程,对初中生来说,由于接触相对较少、操作时间有限、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各方面重视不够等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经常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或困难,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时地变换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作品进行鼓励,这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另外,课堂语言运用得恰当,不仅能有利于师生交流,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评价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恰当的语言表述有利课堂师生交流
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认识,还取决于对学生心理需要的分析,我认为带有激励性、鼓励性的语言,不仅有利于师生课堂交流,而且能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独立完善的人格很有帮助。
一次上课时,有一个学生埋怨自己的鼠标不好用,要坐别人的位置,事实上,当时没有可以用来更换的鼠标。于是,我就说,这鼠标确实有点不灵活,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鼠标垫上效果就会好一些。你很聪明,肯定会灵活利用键盘和鼠标,很快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结果,他真的完成的很好。我站在他面前,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同学能坚持用这个不太灵活的鼠标,开动脑筋,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不畏困难,积极解决困难的品格很值得大家学习。其他学生听了这话都对他投以佩服和赞许的目光,这个学生听了这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那以后,信息课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多了起来。
又一次,在表格设计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做的不错。于是我说:你设计的表格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结果,周围的学生都围过来观看并不断地赞叹。受表扬的学生肯定会想:我的设计与操作与众不同。而其他同学也会产生“我也会象他一样”的想法和干劲。
有时,学生课堂任务的完成或问题的回答并不总是非常正确或完美的。这时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表扬有利于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例如:在一节做电子贺卡的实践课中,学生做出来的效果和水平大都相似。我挑出几个典型作品让全班学生鉴赏并说:如果能多注意细节的观察,那作品的效果会更好,更完美。学生肯定会想,我的作品还可以,但也许我更要注意细节的比较。
总之,变换语言表述方式能够避免课堂激励语言的单调、乏味,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互动,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探究意识。
2. 非言语交流是课堂师生语言交流的有力补充
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从生理的角度看,学生的视、听觉注意力由于长久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而致疲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进行非言语表达,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信息源,引发兴奋,有利于保持长效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知识的储存来说,听到的能识记20%,看到的能识记30%,边看边听的能以记60%。从这个意义说,通过非言语交流可以补充、强化言语,促使信息量扩大。使获取信息的效能大大增加。
信息技术课在众多学科中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然而,学生感兴趣的往往不是教师讲授的知识,不是课本中的学习内容,而是诸如游戏、比赛之类的娱乐功能,这给授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语音、语调、语气,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而且能使师生的课堂交流气氛融洽、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常通过眼睛的凝视来提醒某些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使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并注意听讲。当要强调某一关键性的词语或数据时,我常常会伴随一个强有力的手势,以此强调所说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包括知识信息的交流和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师喜欢的表情、鼓励、期待的眼神、温和的爱抚等非言语行为,都微妙地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信息。他们在教师的信任、爱护、尊重之中,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地思考、探究、实践。
当我走过操作很好的学生身旁时,拍拍他的肩膀,竖起大拇指,微笑地朝他点点头。当我走过操作不娴熟或对探究内容不知所措的学生身旁时,手把手地教他操作要点,帮他尽快地掌握知识点并告诉他“你一定行的”。这些无形的语言无疑对学生是一种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它会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接受知识。学习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因此,恰当地运用非言语形为有助于教学节奏的形成、教学重点的突出以及教学难点的突破。
从心理学上看,非言语与言语的统一协调作用,能使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大脑,刺激大脑两半球的活动,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非言语交流伴随着言语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将这种表象与自己对教材的感知结合起来引发联想,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这无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学“移动”与“复制”时,常常有一些学生将二者混淆。
我在讲解“移动”用到“剪贴”这一步时,用手做出剪刀的样子,表示将需要移动的东西剪掉放到别处。“剪”的这个动作使学生自然联想到“剪贴”按钮,认清了移动与复制的明显区别。
另外,讲话时的音量、音调、强度以及停顿、犹豫等因素,可以让教师向学生传递各种非言语的有意义的情感和信息,调节师生之间的沟通。“你干得好!”这句话可以因为语音、语调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赞扬、敷衍甚至嘲讽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述时应自然和蔼,尊重学生,富有爱心,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是信息化的执行“终端”,教师的理念和能力是决定信息化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义务充分借助非言语交流的优势,恰当运用语言交流构建和谐轻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自主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信息素养
收稿日期: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