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09-05-23

经济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补贴贸易

李 兵

摘要: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因此,发展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优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十分必要。

关键词:文化贸易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3-056-04

一、我国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一,以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我国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然不能重复工业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老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的份额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增加。

文化贸易在诸多世界贸易大国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全球文化贸易巨头——美国为例,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来源。占美国总出口额的13%。作为世界最大的文化贸易强国。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同军事工业一起主导美国经济的两大产业之一。1996年至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6%,而媒体娱乐产业增长率却达到6.5%。因此,我国更应重视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使文化成为国民财富新的增长点,努力顺应时代潮流力争成为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大国。应充分利用文化产品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污染的特性,使对外文化贸易实现可持续增长,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发展文化贸易,以优化贸易结构、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根据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安全等需求之后会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在此基础之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关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当前社会中,人们从货物和服务中购买的主要是生活方式、文化诉求、情感和心灵体验。因而,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将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较大份额,我国以“世界工厂”的形象打造“中国制造”的世界影响力,但“世界工厂”模式并非我国贸易发展的最终目标。提高我国文化贸易的世界地位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更符合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稀缺,而人力资源丰富,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不仅能够满足本国对文化的需求,同时能够出口创汇、优化贸易结构。目前,依托于中国设计提供的服装、武术、餐饮、礼品、玩具、文具、家具、家电等的大量出口,融合在这些产品中的文化内涵也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相关层文化商品贸易额达到2483亿美元,是核心层文化商品贸易额的2.1倍。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能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以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为依托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文化贸易,既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文化主权、保障本国思想文化独立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城。加纳电影节的创始人Giles Tacob曾说,美国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出口它的电影,它感兴趣的是出口它的生活方式。美国愿意通过出口文化产品到其他国家这种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政治观点,培养人们对美国的亲近感。我国通过政府间文化交流活动带动对外文化贸易增长切实可行,从而以文化交流带动文化贸易,以文化贸易增进文化交流。

目前,我国已与148个国家有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850多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经文化部批准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约1600起、32000人次,呈现出建国以来的最好局面。2006年8月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深化对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对外文化精品战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搞好对外宣传,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2007年,中国在俄罗斯举行的“中国年”活动,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中俄建立更加牢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行动。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增长,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文化理念,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加国的国际影响力。认清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采取积极的态度融入全球文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贸易结构优化和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下,以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中国文化贸易必将在世界文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拉并取得长远发展。

二、我国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增长潜力分析

首先,传统文化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仍未能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商务部的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我国核心文化商品出口总额为96.53亿美元,其中,文化遗产的出口额仅为0.03亿美元。对于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来说,传统文化产品的出口仍存在严重不足,潜力很大,应采取相关支持措施,进一步鼓励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多元化,使得中国文化出口仅靠由动作类产品的“指头”转变为多元一体的“拳头”。真正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东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市场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从商务部2007年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统计数据看,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集中在APEC、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同处儒家文化圈,我国文化产品在这些国家的文化进口占有率不高,出口数量较少。在文化产业区域性竞争与合作日渐加剧的情况下,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市场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另外,中俄两国既是邻邦又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我国文化产品在俄罗斯也有着很大的开拓空间。

第三,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性文化资源和市场空间加大。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类文化遗产的“国别”界限日渐模糊。美国迪新尼等文化企业已经对多种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成功的商业开发。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也应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升对目标市场国的特点,加以中国化改造,尽量降低文化认同障碍,打造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给合的文化产品。中国文化出口的市场空间很大。

第四,世界华人文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目前海外华人总数已经达到5000万,绝大多数海外华人都对中国文化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认同感。一方面,海外华人本身对中国文化产品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同时他们也将带动非华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海外华人既了解国外文化市场的特点,有着各种丰富的海外资源,同时又与国内保持着密切联

系,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并通过他们建立与外国市场的联系从而开拓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市场空间。

三、我图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创新思想观念,走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前提。例如,过去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质,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后来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双重定位,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完全做到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和运作确实困难。当然也不能一提文化产业就是文化的完全市场化,完全取消其意识形态功能。率竞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是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服务的。脱离了自己的使命,一味地追求市场利润是不可取的。又如在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要走出绝对对立的误区,坚持两者结合。真正好的文化产品不仅社会影响好,而且群众乐意消费。“超女”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我国文化经济兴起的开始与标志,它凭借羌限的生命力,率先冲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文化管理规则,恢复了文化的市场本性,使文化不再是艺术家单她的艺术追求和独享的阳春白雪,使文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主的生活消费。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之路,这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要遵循文化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要严格遵循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要进一步培育市场文化,培育一批文化企业使之逐渐壮大。政府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好务,做好文化发展的规划、政策、思想等工作。

2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目前的文化管理体制还是传统的文化事业管理型,“管”、“办”混杂,“政”、“企”一体,后果就是抑制了文化单位的活力,使文化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来行使其职能,而文化经营型企业则被束缚了手脚。难于以市场需求来谋求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快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根本。近年来,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是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建立强有力宏观调控。要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要改变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文化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的参与。三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遣。建立文化单位注册登记制度,合理划分文化单位的类型与功能。实行分类指导。对于公益性单位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竞争性单位要更多运用市场机制,但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和弱质文化产业的现状,也应给予相应的优惠。

3健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国家长远的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尤其是在版权贸易和电影的进出口方面。应该进一步放宽政策和下放相应的权限,鼓励国有的、民营的、中央的、地方的文化力量。按照国际惯例,开拓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终结服务。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低下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文化创新能力严重弱化,究取原因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力度。一方面,有的文化机构可以通过进口他国文化产品来复制或衍生更多的相似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如中国音像制品与电脑软件行业的生产;另一方面,一种文化产品获得成功,其他的厂商就会如苍蝇一样蜂拥而上,直至榨干最后一分利润,破坏消费者的胃口,如当今的大众娱乐与出版印刷业。只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得到有效加强,文化产品的创造就不会有“活水”的滋养,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也就永远不会“清如许”。

要大力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通过立法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本质上讲,文化产业是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影视产业一张盗版的影碟不过几元钱,而正规影视节目影碟值敷十元甚至数百元,其差价就是创作影视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中的版权保护,就不会有今天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法律保障,是保护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体制的核心。

对于文化贸易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不要过于强调,不要特刚地输出我们的价值现,而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观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可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按照法制统一、非歧视性、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政府行为,为文化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建立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促进体系。

4明确战略定位,洞察市场先机,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做好战略定位。要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和主导结构。对一些自己优势很大的产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可蹦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强占市场先机,而对于那些劣势项目,要尽量避免资金的重复和浪费。要对文化产业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改变国家过度垄断局面,进一步理顺产权,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作战略性调整。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提高竞争力。要积极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要洞察文化产业部门兴衰的先机。娱乐文化、影视文化、旅游文化、出版文化的高新科技先导作用突出,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是来来极具潜力的文化产业。现阶段文化产业建设的重点应是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和“文化产业组建”,以实现文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必须找到能欣赏、接受其产品的消费者。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达到最优化,双方最大程度地相互满足。我国文化产品最大的优势是中国特色,但针时国外不同消费环境和消费对象,我们必须在文化产品、服务方面采用不同栽体和表达方式。除少敷情况外,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针对特定国外消费群体量体裁衣和定制定做,并且尽量考虑现代形式,比如精美的外型和包装,实现双语甚至多语的配套。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推广营销都要在尊重世界其他民族和一些地区居民的禁忌的情况下进行。同时要充分了解国际信息,参与海外华人商会组织的年节活动,以职业培训、研讨、论坛、庆典等活动为契机,营销我国的文化产品。

奥运会时期是文化产业实现跨地区、跨国家、跨文化拓展的绝佳时期。在北京“人文奥运”期间,中国的文化产业积极做好自己的产品,为世界各国来宾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让他们对中国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

他们将这些美好的体验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更多的人能接受中国的文化。这样,在“后奥运”时期,就为中国文化产品为世界人们所接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奥运会是企业营销推广活动走向全球化的太好时机,世界市场和世界企业的理念因奥运而凸显,许多企业借奥运会而扩大了名牌效应。中国的文化企业利用这一千栽难逢的机会,扩大的自己的宣传,提高自己在世界的知名度。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可。

任何产品在转化为商品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手段与渠道,文化产品也不例,外,先进的营销手段与稳固的营销渠道是保证文化贸易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拓展文化贸易的渠道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面要细分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在贸易方面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层层盘剥,直接与最终消费者接触,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固的文化营销渠道,而不是订单式的或外交形式的扶持。

要树立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扩大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必须尽快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在“名牌”上下工夫,重点扶持那些影响大、产值高、同时社会效益也好的文化企业组建大的企业联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此带动其他中小文化企业的出口。要重视科技的运用,高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引进要从投资、财税、准入许可、文化产品流通诸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提高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积极培育大型跨国文化企业,实施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世界上文化产品成千上万,我国独特的文化产品也数不胜数,在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时,就要重点发展有较强竞争优势、他国不易效仿的文化产品,如积极发展武术表演、京剧艺术表演,大力推行我国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旅游等。可以把这些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如电影、光盘制作等表现出来,而不拘泥于原有形式。文化市场活动的主体是文化企业,如果缺乏有能力进行跨国文化生产和经营的文化大企业,中国的文化产业就不能充分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利用文化资源,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发展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就必须要建设一批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跨国文化公司。要借鉴我国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大胆放宽文化产品的出口审批权。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

人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也是文化产业的经营者,更是文化贸易的组织者与促进者,这就要求从事文化产业生产与文化贸易的人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与相当的专业素养。在国际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中国文化贸易持续低迷的现实面前,加快文化产业管理与文化贸易方面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既懂经济又精通文化娱乐业特点,既有策划经营的文化理念、同时又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既懂生产又懂贸易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与贸易人才,就显得尤为紧迫。实践也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复合型人才也是中国的文化贸易能否走出低谷的关键所在。

我国有13亿人口,8亿人力资源,但在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是,较大的人才数量与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并存,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人才稀缺与人才浪费并存。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要保证重点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在国际竞争中阵容强大的文化产业“国家队”。加速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国际文化商务谈判人才、外语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保险人才、旅游人才等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实行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利用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的良好用人环境。另外,开辟引进优秀国外人才的“绿色通道”,对文化产业精英实行灵活的引进和管理方式,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6通过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科特勒的产业吸引力因素理论对于选择战略性产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现在或未来的产业吸引力反映在以下几个因素上:一是高附加值;二是产业关联度高;三是具有未来竞争力;四是产业专门化强;五是出口潜力大;六是本国需求前景良好。从以上几种选择标准看,文化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已经被普遍看好,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而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为代表提出的战略性贸易理论。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就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战略性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出口补贴支持本国寡头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战略性进口政策是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则主要是指通过国内市场保护,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进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主要是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的份额。

用提高关税和进口配颠的办法来阻止国外商品进入,不符合WTO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因此,重点使用战略性出口政策,即出口补贴在文化贸易中的运用。按照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补贴是一成员政府或公共机构向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提供财政捐助或对价格、收入的支持,结果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因此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性行为或措施。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类:禁止性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禁止性补贴通常被称为“红色补贴”,是成员方不得授予或维持的补贴,包括两种,即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可申诉补贴通常被称为“黄色补贴”,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时,受影响的成员方可对其补贴措施提出申诉。不可申诉补贴通常被称为“绿色补贴”。是指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或虽具有专向性、但符合《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的一切条件的补贴,包括研发补贴、贫困地区补贴、环保补贴。对于这三类补贴,WTO成员方不得提出申诉或采取反补贴措施。我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取消所有属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禁止的出口补贴,在加入之前,停止维持先前所有的出口补贴计划,自加入时起,停止在此类计

划下做出额外支付或支出,也不再免除税收或授予任何其他利益。这一承诺涵盖了各级政府所给予的补贴,而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出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产品出口等考虑,时文化企业给予了或多或少的补贴,而且多为直接出口补贴,属于WTO所禁止的红色补贴。因此,为免授人以柄,根据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应该及时调整国内补贴政策和策略。尽早建立适应WTO规则的文化产业补贴制度,充分运用好WTO规则允许的绿色与黄色补贴,逐步取消引起贸易争端的红色补贴。

首先,要调整补贴方向。文化企业在前期内容创意、技术开发期间会发生较大的费用,对这方面的补贴是不受WTO组织限制的。以后,对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文化内容原创等文化创新项目,政府要增加更多的财政投入,尽快缩短我国文化产业在创新能力上跟国外的差距。同时,对文化折扣的部分予以补偿。如韩国政府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时韩文翻译为外语和制砟的费用几乎给予空额补助。以上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折扣对文化贸易的负面影响,促进了韩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拓展,造就了韩剧风行东亚的韩流奇迹。还要增加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财政资助,尤其是要支持西部地区积极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群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把民族风情浓厚的西部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其次,要改变补贴的策略,变明补为暗补。政府在出口补贴问题上必须十分策略,否则会出现贸易摩擦。我们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采取策略的方式对出口进行支持,提高暗补的成分。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就是一个较好的暗补途径。乔蚋森·伊顿总结了美国进出口银行因为免受金融管制而所享受的各种优惠:一是不需缴存存款备金;二是免于按标准做法注销不良资产;三是免于其他银行必须履行的会计要求。由于所受金融管较少。资本和借款成本较低,进出口银行在向美国商品进口商发放款方面,比私人商业银行更具优势,外国进口商从美国购买商品可以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在财政方面,可以给进出口银行更多的优惠,降低其出口信贷利率,并对文化产品出口给予倾斜,具体包括:扩大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在呆坏账的核销方面,以及有关费用、利差的补贴方面给予新的优惠措施。

最后,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在文化产品出口中的导向作用。出口退税所退的税是增值税、消费税,由于货物没有在国内使用和消费,且货物进入他国(地区)后,仍然将课以税负,所以如果不在出口国予以退税,则无疑等同于对同一货物征收两次税负,从而增加了货物成本,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因此,只要出口退税不超过在原产国实际征收的税款,就不应被视为出口补贴。可见,出口退税并不违反WTO规则,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产品出口。因此,要提高出口退税率,给予文化产品出口更多税收政策上的支持。

7大力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还远远不能和中固实际地位相称。我们应重视文化输出,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扩大我国国际文化贸易是贯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载体,把我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展示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和风采,缩小我国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打追“魅力中回”。

发展文化产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需要弘扬中国经典文化,另一方面需要推介中回大众文化,据此着力提高我国的国际文化地位。交流就是有进有出,如果在国内文化市场上满眼都是异国的文化产品,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创造”却寥若晨星,我们的文化就会逐渐被回外文化所侵蚀。

“走出去”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是有重点地推进文化服务产品出口,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从现在起到2010年,实施中田文化感动世界战略。第二步,全面推进文化服务产品出口,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经济贸易类产业的结合。从2010年到2020年,实施中固文化共享战略。第三步,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使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打造强势文化和强势经济。整体推进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从2020年始,实施中国文化素尚战略。

第一步战略是“三步走”战略的基础,对后两步战略的腰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要根据文化的基本特性和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文化服务贸易产品有重点、大规模、高集中地推向世界,在较大的范围让世界感知中田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增大国际社会接受中国文化的程度。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把握战略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确立和正确耙握战略脉络,并将战略落到实处的关键。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战略重点、战略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保障等。

战略重点是战略基本要素的核心。影视、演艺、出版、动漫等产业是国际上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具有易于传播、受众面广、影响力大、能集中反映一团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是世界上文化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产业。中国影视、演艺和出版物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动漫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且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内外有广阔的市场。将这四个产业作为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有利于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形成规模;有利于四个产业互动。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撑,有利于进军和站稳国际市场,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战略方向是指产业发展的定位和主要路线。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应建立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但一定要结合国际文他发展的最高成就和最新趋势,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国际文化市场营销的运作规律和方式,选择高起点,数字化、系列化、多媒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

战略布局是对文化服务贸易发展力在空间上的分配和使用。国内布局,应以东部为主,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连接周围城市,向中、西部辐射的格局,成为支撑文化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聚集区。国外布局,应加快向亚洲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张,加大非洲市场的开拓力度,集中精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一步打开欧美市场,以拓展贸易渠道和建立营销网络为重点,适时以收购、参股和合作等各种方式,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快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融合,推进文化服务贸易出口企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战略保障主要是为实现战略意图而动用的财力和物力。战略保障通常是通过政策的规定和引导来实现,目前在促进文化服务贸易发展上现已有了一些政策,在把现有政策细化落实到实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制定鼓励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在科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政策。发挥政策体系的综合效应。还可考虑设立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采取发行文化彩票等社会集资的方式,使对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能够成为长期性、持续性、社会性的公益事业。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及已形成的世界文化市场格局,中国文化产业要想跻身并占据国际市场,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撑,文化产业的属性,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较之经济主体产业跨越式发展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其一,在高起点上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企业集团所有权无论属于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要有全民族的文化意识。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以全民族的文化作为自己的资源,同时也要树立全球意识。挖掘和利用国际上先进文化和理念,以世界文化作为自己的另一资源。利用两种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和加工资源,更好地拓展全国和全球市场,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并举,“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并用,在高起点上打遣中国文化产业。

其二,企业在“两个市场”竞争中确立发展定位。企业在市场组织方式上可以在全国跨地区经营,吸蚋国际战略投资,建立多种形式的国际战略联盟。企业通过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全国和全球,以有序的、交叉性的和良性的竞争,不断挖掘和培炼出文化的精华,碰撞出精神的火花,从而科学确立企业的业务定住和优势范围,形成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采取以一品带多品,一业带多业的理念和方式,对产品开发、生产和销仓,以及衍生业务进行总体设计,使之其有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和持续性。通过一点突破,带动系列推进,以精品和规模效应,退步培养和站稳国际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其三,严格审查制度。文化产品涉及到一国的意识形态,对文化服务贸易产品的内容各国都有不同侧重和程度的限制,并制定法规加以规范。加快刺定和完善中国文化服务贸易产品的限制法规,建立文化服务贸易产品的审查制度,对于进一步明确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内容和范围。使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有利于吸纳国际人才,有利于吸纳国际战略资本,有利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保障文化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总之,中国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有较大优势,经济贸易的强势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决定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在发展的刚刚起步阶段,就把发展的目标定在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上,确立“三步走”战略,走高起点的发展道路,有节奏、有重点、分阶段、稳步推进,以国际文化贸易引领文化产业和经济贸易,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补贴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贸易统计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贸易统计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