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区的对策思考
2009-05-23龚齐珍
[提要]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和细胞,构建和谐社区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在分析了南昌建设和谐社区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南昌市构建和谐社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创建
[作者简介]龚齐珍(1968—),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03)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和细胞,社区的和谐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昌市社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民盟西湖区支部与系马桩街道松柏巷社区联合共建了“共建和谐社区基地”;东湖区公园街道积极探索建设和谐社区的新途径,开展了以“公心、诚心、爱心、孝心、同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绳金塔社区为更好地服务辖区老人,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开展了六类服务(生活照料类、医疗保障类、法律维权类、文化教育类、体育健身类、志愿服务类),使辖区内的老人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2009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中,对该市搞好社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南昌市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活动热潮。作为一个普通的南昌市民,通过对南昌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的走访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对南昌市建设和谐社区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社区建设的推动过程,也是以党建带动社区建设,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过程。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巩固基层政权、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该市社区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诸如负责人年龄偏大、队伍青黄不接、现有人员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等薄弱环节。因此,要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特别要配齐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可从机关选派“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身体条件较好的二线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兼职。这些同志责任心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对社区建设和管理有独特的方法。二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因此,加强居民党员、农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选拔或培训一批敢于创新,文化程度较高,热心社区工作,能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的青壮年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四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实行居民事务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总之,只有拥有一批优秀的、敬业的社区工作牵头人员,才能确保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要健全必要的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的健全既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又可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广泛而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以社区为纽带的具有共同爱好的社会群体,从而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加强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和亲和力,促进社区建设全面和谐发展。当前,该市在社区图书阅览室、社区俱乐部、健身房、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网点、爱心扶贫超市、再就业基地、居民活动室、社区医疗卫生室、绿色网吧、便民服务站等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社区服务设施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会所、活动的场所。但仅此还不够,笔者认为该市今后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单位、社会投入为辅的投资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引导国债资金、民间资金投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三、要健全和改善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深化服务,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必须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适应居民的不同需求,设立多层面的服务内容。如,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社区居民就业难的问题,可建立鼓励创业型服务体系。例如,可依托社区劳动服务网点,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宣传创业优惠政策,采取加强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创业等多种渠道,使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实现稳定就业;针对社区居民办事难的问题。可建立便民型服务体系。社区可为居民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开通服务热线,24小时为居民提供社会事务、卫生服务、家政、法律、科技咨询服务等。针对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生活难以自理的问题以及“上班族”孩子课外管理难的问题,可建立关爱型服务体系。可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义工队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照护员等爱心服务团队,对辖区老年人、残疾人、小孩从事生活、学习照料服务。针对社区居民安全问题,可建立安全型服务体系。可成立以社区民警为骨干、治安员为辅警,物业保安和场所保安为主力、志愿者以及各种义务巡逻队为补充的治安巡逻防范队伍,重点抓好出租房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如,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以公安民警为骨干,以110为中枢,以社区警务为平台,以群防群治为基础的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社区统一设置的“四室”(警务室、综治工作室、法律事务室、宣教活动室),建立的“两会”(综治会、调委会)及治安巡防队、综治特派员队等7支综治队伍,为广大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稳定和谐、安全有序的平安社区。针对社N31生难以管理的问题。可建立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服务体系。从解决社区脏、乱、差问题入手,加大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搞好社区的绿化和美化,加强社区日常保洁管理,教育和引导居民摒弃乱扔垃圾及乱占楼道的恶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实现社区环境“绿、亮、净、美、优”的目标。
四、要大力丰富社区居民文体生活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成长的家园,其文体生活和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和繁荣先进文化的有效举措。过去,南昌市组织开展的“四进”社区和“新五进”活动,以及“让城市更优美,让社区更温馨”社区晨练文体括动大赛、家庭才艺表演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由于这些活动在一些社区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响应,还有不少市民反应所在社区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像样的文体活动。为此,建议一是要倡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下基层、进社区,贴近群众,服务大局。深入挖掘社区在街景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二是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把社区文化作为凝聚民心、凝聚社会的基础工程来抓。三是以我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民俗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如在“端午节”,可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美食交流展示赛、包粽子比赛以及开展“端午节”民俗讲座活动;在“中秋节”,组织社区居民举办研讨会及民俗文化展示,举行征诗、评诗活动,还可让小孩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在“元宵节”,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对对子、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创建工作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五、要逐步完善社区自治
政府推动,完善自治,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提出了“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新要求。但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支持,更需要政策和机制做保证。而目前我们的社区工作还主要停留在政府推动阶段。今后,一是要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多指导、多协调、多服务,保证社区有人力、有财力完成各项协办事宜,切实减轻社区负担。二是要培育社区自治意识,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居民参与意识,进一步落实社区的自治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社区居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三是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探索社区自治工作的新机制、新办法,创新社区工作。社区干部要转变观念,改进作风,避免走行政机关人员的老路。要积极探索集中精力做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新路子。四是要不断完善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积极推进社区居务、政务和物管公开,保障居民知情权。社区居民自治的核心就是“社区以人为本,民以社区为家”,只有人人参与社区建设,人人把杜区作为一个大家庭来对待,才能真正体现居民自治;也只有全体居民群众都行动起来共建和谐社区,才能共享成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