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文武相济”思想在军队管理中的运用

2009-05-23范润华

老区建设 2009年4期
关键词:孙子

[提要]孙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在军事思想上有很深的造诣,其中“文武相济”的思想为军队管理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二者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孙子;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武相济

[作者简介]范润华(1982--),男,南昌陆军学院军队基层管理工作教研室助教,硕士。(江西南昌330103)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为必取。”(《孙子兵法·行军篇》)在孙子的军事思想中,“文武相济”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思想中:“文”就是运用道义和政治对士卒进行教育,“武”就是以军纪和军法约束士卒的行为,使士卒畏服。只有将二者综合运用,才能使军队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军纪严明、号令一致。在我们今天的军队管理工作当中要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运用令之以文,优化思想道德教育;齐之以武,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形成良性的监督激励机制;二者相济,一张一弛,合理运用,增强军队管理的实效性。

一、令之以文,优化思想道德教育

令之以文,是指对士卒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觉悟,激励斗志。这里的“令之以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注重谋道,培养现代军人的“军魂”意识

“知兵之将,生死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作战篇》)军人作为国家利益、人民安全的守护者和捍卫者,就决定了他区别于其他群体不同的任务特征。军人使命必须通过战争来实现,这就要求在军队管理过程中,培养军人的“军魂”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军人之精神”、“军人之纪律”、“军人之志”。在日常的管理教育过程当中要时刻将军人的职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中国无尚武之精神,是以无可恃之武器;无可恃之武器,故尚武之精神为之摧抑销磨而不可振也,悲乎!”(《蔡锷记》29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将“军魂”意识的塑造作为军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官兵作战斗志,变种种不利为有利,变不胜为可胜,从主观上为军队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2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始计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军行篇》)在孙子的军事思想当中所讲的“道”就是我们所讲的“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为了使“君臣”、“上下”、“官兵”达到“上下同欲”的目的,就要通过政治教育来实现。这里我们着重要意识到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孙膑在军事思想中强调在军队刚刚集结的时候要“激气”;在连续行军的过程中要“利气”;兵临敌境的时候要“励气”;处在临战状态时要“断气”;在作战的过程中要“延气”,这里的“五气”就是要求在军队的政治工作当中,要不留有空隙、空白时限,要持续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八十多年的军队建设过程中,管理工作一直坚持了“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原则,并且将这种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今后我们要在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方面下工夫,为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二、齐之以武,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军队管理工作当中,不仅要令之以文,还要齐之以武。这就是要用纪律、制度整齐队伍,达到号令一致的目的。正如孙子所说的:“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兵法·地形篇》)而且孙子也讲“法令孰行?”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一个依据,由此可以看出,齐之以武的重要性。

1依法治军,实现军队管理的正规化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孙子兵法·始计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军行篇》由此可以看出,孙子把“法”作为关系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官道,是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区分,统辖管理等制度;主用,是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军队管理的对象是人、财、物、时间、信息、事件,所以说在“依法治军”的含义中不光是要求对人员管理实施法治,在其他方面也要坚持“依法治军”。当前我军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但在实际的落实当中存在着违背法律法规精神实质,擅自制定一些“土政策”、“土规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就要将我军管理的“法制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抓出实效,落到实处。

2赏罚分明,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孙子主张军队在建立健全法令制度的同时,要运用赏罚的手段来加强法纪,激励士气。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赏罚要分明。“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始计篇》)军队管理中要做到赏其必赏,罚其必罚。其次,赏罚要注重时效性。“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孙子兵法·军争篇》)在军队管理的过程中,倘若不能有效的实现赏罚的实效性,就难以使赏罚起到“扬善除恶”的作用。再次,孙子指出要“施无法之赏”(《孙子兵法·九地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赏罚可以摆脱常规进行实施。这样就可以使全军效仿,群起而学之,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最后,运用赏罚要得当。“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赏三人而三军欢者赏之。杀一人而千人恐者杀之,杀二人而万人动者杀之,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北堂书钞·金匮》)我军在管理中运用赏罚的目的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所以在这当中要注意赏罚的示范作用,达到“奖励一个带动一片,惩戒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3执法必严,增强从严治军的有效性

“执法必严”在孙子的军事思想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孙武在校场处斩不听令的吴王爱姬;司马穰苴处罚不遵守军纪的王命监军;周亚夫治军从严,严明军纪,闻名天下的“细柳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明代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等都是坚持了依法治军,执法必严的原则。要做到“执法必严”,首先,强调“先之以身,后之以人。”要求领导者在从严治军的问题上要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次,在“执法必严”的问题上要始终不移地以“法”为依据。真正地用法来作为管理工作的准绳。最后,要严格执法,对于管理中出现的人和事要做到一视同仁,无亲疏厚薄,不因事、因人、因地而废法。我军在现如今的军队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以言代法”、“重言轻法”和“执法不严”等现象,严

重的影响了我军“依法治军”目标的实现。还有些部队在执行和贯彻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谈条件,讲价钱,严重破坏了“依法治军”的严肃性。“执法必严”决不是一句口号,在军队“依法治军”的过程中,把“执法必严”真正地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依法治军”才能实现。

三、文武相济,相辅相成,提高军队管理效益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兵法·行军篇》)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相辅相成的。这里有两层含义: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在军队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文武之道”运用得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1先文后武,强调教化为先

《孙子兵法》中有云:“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司马法》说:“士不先教,不可用也。”没有斗志的队伍是软弱的队伍,没有文化的队伍是愚蠢的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贯彻“教化为先”的方针。一是要在心理上进行管理。“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在军队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运用以情带兵、以行带兵的手段,将广大官兵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是十分重要的,“上下同意”则“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我军新时期的尊干爱兵“双六条”便是对这一原则的直接体现。二是要坚持思想教育先行,反对“不教而诛”。“话不讲不透,理不辩不明。”这就要做到,只要条件许可,都必须使群众了解命令、指示的意义和领导的意图。预先做好宣传、解释教育工作,打通思想,使之能够成为群众韵自觉行动。三是要严得有度,严的合理,严的可行。在“教化为先”的前提下,要依据条令条例中的规定和规章制度的标准,针对不同的客观情况,不搞“一刀切”。严格要求不等于板着面孔吓人,简单粗暴,打骂体罚,他是对“教化为先”的补充和完善,赏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在军队管理过程当中,要将“令之以文”放在首位,这样“齐之以武”才能落到实处。

2文武兼得,发挥综合效益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军队管理中单纯地运用“令之以文”或是“齐之以武”都是不行的。严格管理和耐心说服相结合是我军管理的特征。简单的看,强调严格管理,就不应该再强调等待和宽容;强调耐心说服,就应该排斥严格。二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然而我军却将他们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我们的管理工作形成了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鲜明特征。虽然看起来不就是要将“文”与“武”结合的问题吗?但是正如孙子所说:“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齐正。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也。”(《孙子兵法·兵势篇》)“文治”就是从主观角度对军队中的管理客体进行教化,“武功”是从客观角度对军队管理中客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他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开展军队管理工作。在军队管理中,在进行“文治”的同时将“武功”结合起来,将二者综合运用发挥最大效力。

猜你喜欢

孙子
《小房子》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