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参考书主要功能的缺失现象
2009-05-22黄艳萍
黄艳萍
[摘要]通过分析教学参考书中“文本亮点信息传递”、“教学设计”、“教师情感培养”等主要功能的缺失现象,唤起教育界的重视,继而实现教学参考书的改进。
[关键词]教学参考书主要功能缺失现象
教师作为传递教育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其课堂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高效开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参考书作为一线教师人手一册的教学辅助材料,所担负的使命就尤显重大,应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师教学中强有力的信息源、启发者、指导者和提升者的功能。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参考书大都存在浅表性效度现象,教学参考书大都仅包括背景知识介绍、课本答案以及语言点的详解和训练等内容,而对教学起重大作用的教学设计则成了一个盲区。
一、教学参考书的应有功能及与其实际功能的对比
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又称课堂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辅助材料,是教师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包含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内容分析、习题答案、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教参应有思想,富于个性色彩;应注重课堂结构的设计,注重研究一个文本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种因素的统一;注重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有机融合。教参中提供的教学资料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应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完善和进步。
虽说各类高校英语新教材每年都有推出,但实际上教参编写的思路和手法是雷同的:教参大都只包括背景知识介绍、语言点解释以及课本答案等内容。即使配有电子教案,也大多是原文的录音播放及文稿展示、语言点详解、文本译文和练习答案以及课堂设计指导和文本综合因素研究,无法体现编写者对所编文本的个性感悟和独特风格。在此类教参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功能被简单化,他们成了知识点的有声重复器,就算懂得“教什么”,仍不懂“怎么教”。
二、教学参考书主要功能缺失现象
1.“文本亮点信息传递”功能缺失
每套教材,尤其是全国推广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学科专家再三斟酌精编而成,自有这些专家的知识体系和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结构,但如何配合学科教师共同研究,使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卓有实效地展开教学,使书本能产生最大使用效果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学信息必须经过一定加工,其沟通效果才能得到增强。教师在将把教科书等文本材料变为语言文字编码等之后,要将信息编码调试到适合教学对象接受的程度,同时,还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调节教学信息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本身未理解教材的内涵,那么,他将难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P.42中的Passage A:I Hate Flying为例:全文短短357个单词就生动地描绘了“我”当天去机场乘坐航班的种种不愉快经历。文章开首句就是一个亮点:I knew it was going to be a bad day.这牢牢地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并诱发探询心理;结尾是另一个亮点:当读者跟着“一路倒霉的我”惊心动魄地逃过飞行中机翼冒烟一劫安全返航回到家,按常规思维为这一结局庆幸时,却为作者别出心裁的结尾——Somehow I had picked up the wrong suitcase而忍俊不禁。而且文中对机长在这一险情突发时所作反应的描述用语也是一大亮点:almost immediately,in a very calm voice,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沉着冷静、果敢干练的机长形象。但遗憾的是,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只有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Passage,Language Points,Passage Translation以及Keys to the Exer-cises几部分,而文章的精髓部分(也应是编者选材的意图所在),如行文特点、语言特色、好词佳句欣赏、主线索提炼等却未有丝毫提及。实际上,这种精加工过程才是教学朝精深发展的核心部分。由于态度、知识、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往往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教参应增添亮点欣赏。以保证学生在不同教师指导下都能展开较有深度及广度的英语学习,从“阅读”中得以“欣赏”,学会“运用”,再升格为“用好”。这样,教师每教一课,学生每学一课都会有更多的感悟,学习的灵巧性、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2.“教学设计”功能的缺失
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要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内化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具备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被看作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教学方式是注入式的,学生被放在依附的、被箍制的位置上,没有自我、没有发展的探索权和主动权。只有打破传统落后模式,实现知识与情感价值的多重性、教学资源的构建性、教学过程的创新生成性、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开放性,才能实现创新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如何有效制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如何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如何选用教学媒体?这一系列环节都是需要精加工的。由于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因人而异,教参就更应重视教学设计,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方面下足功夫。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版《英语3》Unit 2中的课文Christmas为例,该篇约422词,通俗易懂,介绍了圣诞节的来由以及庆贺习俗。如果照传统教法仅按课文内容来学习的话,教与学双方都会极其轻松,因为文中少有生词且内容熟悉,类似于重温生活中已知的旧知识。而该教参中的重点部分依然是Background Information,Language Points和Keys to exercises,无任何开拓教学深度及广度的建议或教法指导等的设计。
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随着《铃儿响叮当》这首耳熟能详的圣诞歌曲在课堂上飘荡,圣诞老人坐在疾驰着的装满圣诞礼物的鹿拉车上,PPT画面一下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乐声刚落,教师就抛出与文章开首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过渡:Which festival is coming?/Do you kn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festival?在部分学生对问题2面露疑惑之色时,从汉译角度引领学生进行释疑:圣(子)诞(辰)节。使他们有茅塞顿开的欣喜感,既连贯又巧妙。接着,顺势推出动力提问(motivation questions)展开文章的探索学习和欣赏,并采用群体智慧激励法
(brainstorming)刺激全班寻找答案,其中适当穿插语言点学习。
Topic 1: How do Americans prepare Christmas ?
Topic 2: How do they 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
Topic 3: Talk about Christmas food.
Topic 4: Talk about the most popular customs of Christmas.
之后,鼓励学生概述每段大意。再抛出更深层次问题,激发并指导学生们的探索。
Topic 5: Where does Santa Claus live?How does he come to give presents?
(答案隐含在课本听力练习中,由此启发学生们细致学习,善于提炼)
Topic 6: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in China ?(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辨”能力训练)
Topic 7: What is the biggest festival in our country ? How do the people in your hometown celebrate it?(Productive Skill训练)
每个话题讨论后教师都会及时作“鼓励式”点评,这样既兼顾了内容的深度及广度,又提升了实用技能,同时也在群体参与和竞争刺激中使学生们体会到自信和成就感。
可见,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学设计下会产生悬殊的教学效果。教参应给相关教材配备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多种高质教法指导,如提问展开、评价方式、互动方法等,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掌握水平。
3.“教师情感培养”功能的缺失
每启用一套教材教师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精力进行再加工:从分析教学对象、熟识教材、编写教案、摸索教法,到反复处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整个教学活动,再到对教学有所感悟并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色。这是一个极其辛苦的创造过程。新版教材若配老套教参,教与学也只能停留在浅层面上:过多的语言点使教师感到量大带来的压抑感和教学中的疲于奔命感;过剩的语言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而过少的实际运用又难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就无法显现出新教材的价值和个性风格。因此,优秀的教材需配备优质的教参,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开拓新思维,自信而成功地教学。
在教改呼声愈来愈高的今天。除了要鼓励教师积极进取、潜心教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之外,也应多关注他们的教学情感,多提供优质教学资料(教学策略、技能辅导、教学过程等),加大对文本亮点等中心因素的重视。倘若新教材不断推出,但教参风格却依然如故,那么,现代意识的教材与传统教学之间的矛盾会因此而突出,这除了让教师疲于备新课外,其本来应有的价值也会丧失。因此,教参应在培养教师教改锐意创新方面提供有力帮助,成为教师高水平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