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就业平台 推进毕业生“数字”就业
2009-05-22韦良
韦 良
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创新就业工作、优化就业服务水平,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成为广西财经学院重点思考的问题。2008年,我院除做好传统的就业工作外,在网络宣传、开拓就业无形市场、推动网络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数字”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2008年学院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2008年,毕业生实现就业3340人,总就业率92.01%。其中本科就业1467人,就业率91.97%;专科就业1873人,就业率92.04%。
(二)岗位供给情况。截至2008年8月30日,共有1 233家单位到我院招聘,提供有效岗位数6 120个,与毕业生人数之比为1.68:1。提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营销、会计、文秘、管理、金融服务、计算机、物流等专业。
(三)通过网络实现就业情况。从2007年9月到2008年7月,共有60家用人单位通过我院网络进行登记、宣传。121名毕业生通过校园网络向用人单位投档实现就业,106人参与各类就业市场网上招聘活动实现就业。
(四)网络招聘单位分布情况。到我院进行网络招聘的单位:广西21家(其中南宁14家,贵港3家,桂林2家,柳州2家),广东26家,北京4家,海南3家,贵州、江西、香港各2家。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完善配套设施,构建网络招聘“数字”桥梁。要推动学校网络招聘活动开展,相应的场地和设施是首要条件。2007年,我院划出相应的场地作为远程面试活动实验基地,当年共有7家单位参加了网络招聘活动。2008年5月,学院领导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决定划出200多平方米的场地建立远程视频面试室,共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电脑、投影仪等相关设备。建成的视频室具有企业网上远程宣讲、网上面试、毕业生查询投档、毕业生测评、毕业生就业指导广播教学五大功能,远程视频面试室的建立打破了过去邀请单位进校宣讲招聘的单一模式,极大提高了就业服务工作的效能,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洽谈活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字”桥梁。
(二)严格进行网络招聘管理。保障网上求职安全有序进行。2008年,我院出台了《广西财经学院远程视频面试室管理规定》和《毕业生网络求职手册》,一方面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远程视频面试室的使用,另一方面优化网络软硬件配置,完善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发布信息的审核方式。
(三)利用网络开展毕业生宣传工作,开拓就业无形市场。我院非常重视就业无形市场的开发和宣传工作。2008年,我院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就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与全国部分专业招聘网站实现链接、与软件公司合作建立毕业生数据库及测评库;二是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收集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信息,在认真浏览和审核单位信息的前提下,组织毕业生进行投档求职,2008年我院共有3400多人次参加网上投档;三是加大网上宣传力度,根据筛选出来的单位,将学院和毕业生基本情况及优秀毕业生推介资料压缩,向用人单位发送电子邮件,2008年我院共向全国近3000多家单位发送电子邮件,推荐和宣传2009届毕业生;四是成立专门信息工作小组开展网络信息收集和宣传工作,学生职业规划与成才协会负责学院网上就业情况信息收集和宣传发布工作,对开拓就业无形市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推动网络招聘工作的开展。要实现网上招聘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三方密切配合。我院正在大力向招聘单位推荐使用远程视频面试,并积极在校内做好宣传。只要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了预约,招生就业处就做好配套服务组织好远程视频招聘会。现在已有6家单位预约与2009届毕业生进行远程视频宣讲。
(五)加强毕业生网上求职技巧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网络招聘正逐步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但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和各种就业欺诈、就业陷阱等问题,如何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多数毕业生对此仍是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和各系部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讲座和培训,使毕业生对网络招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我院通过构建信息就业平台,拓宽就业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开展就业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网络求职招聘利用率还不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动性不够等,这些都是学院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责编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