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为中国民族器乐伴奏
2009-05-22孙丽
孙 丽
[摘 要]本文论述了钢琴为中国民族器乐伴奏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从钢琴伴奏的编配、特殊技法的使用以及实际合作中需注意的事项等几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钢琴 民族器乐 伴奏
钢琴作为一件极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早已被世人所关注,由于它不仅可以表现单声部音乐,而且可以演奏多声部旋律,同时它在表现和声、复调、织体、带动音乐情绪、烘托音乐气氛等方面有时候甚至可以代替一个交响乐队,所以在钢琴问世后不久便成为一件最理想、应用最广的伴奏乐器。说到钢琴伴奏,人们常常会把它与声乐联系在一起,毕竟声乐的表演都需要伴奏,而钢琴无疑被列为首先。殊不知,钢琴为中国民族器乐伴奏亦能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为民族器乐的表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将钢琴应用于中国民族器乐的伴奏至多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探索。实际上,钢琴为中国民族器乐伴奏是一个专门的课题,这不仅要求伴奏者的钢琴演奏技术过硬,同时还要求钢琴伴奏者应具备较为全面的音乐修养,特别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修养。但是,现今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常常忽视中国民族音乐,长期轻视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脱离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现象使现代作曲家的写作有失民族风格,而对于钢琴伴奏的写作也是如出一辙。所以,钢琴能为民族器乐伴奏,必须要从中国的民间歌曲、民族器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以及传统的说唱音乐中广泛的汲取营养,大量研究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并付诸实践,才能准确地把握民族韵味。笔者研究过不少民乐的钢琴伴奏谱,并亲自进行过演奏实践,对此略有心得,欲抛砖引玉,以求教大方。
钢琴为民族器乐伴奏无论从创作手法上还是从演奏要求角度上,都需要在多声部伴奏思维的前提下,将独奏、伴奏部分同时进行酝酿构思,尽可能解决两者在音色、旋法、地域或民族韵味以及和声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协调问题,从而将钢琴与民族独奏乐器同置一台,并使之相互配合得天衣无缝。
编配钢琴伴奏的时候在创作技法上除了把握该曲的风格韵味以外,还要注重复调手法的运用,出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特殊性,通常采用对比复调与模仿式复调的居多。运用连绵不断、精致秀丽的对比式复调,可使对位旋律抒情流畅,与独奏声部交相辉映;在低音进行上也要尽量讲究旋律化、对位化;另外还较多采用在旋律长音下用不严格模仿的手法来与独奏声部形成补充对答。
在编配和声的时候,中国民族化的和声不宜多用功能性进行,而四、五度叠置和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不完全协和音程可大量使用。当主奏乐器表现快速、跳跃的旋律时,钢琴需使用轻巧、活跃的伴奏音型,有时候可以适当使用不协和音程来表现爽朗、蓬勃的精神气质;在一些较为柔和、暗淡的段落中,钢琴的伴奏织体通常削减和声内声部,并将四度、五度音程大量平行使用,甚至使用空旷的完全协和音程来达到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表现欢快、热烈的高潮段落时,速度通常是快板,在织体声部的安排上,将旋律安排在左手低音声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右手多用有附加音的和弦或八度和弦以加大和声的浓度、厚度,也可用八度的手法来加大力度和气势,渲染气氛。
八度震音是钢琴伴奏在演奏技术上的特别运用。在为民乐伴奏的时候,很多民族器乐的引子或节奏自由的部分中,震音的使用颇为频繁。震音能表现出汹涌起伏、江水滔滔的壮观景色,也能起预示乐曲的情绪基调的作用。震音的恰当使用可以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激动与张力,并为主题音调作充分的情绪上的酝酿准备和背景铺垫。
另外,在中国民族器乐中采用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遇见这种乐曲的时候,钢琴则应弹奏出中国戏曲伴奏乐队的效果,并尽量模仿出急促密集的垛板节奏,伴随力度的夸张变强,同时辅以右踏板的渐深全踩,而对旋律上的“慢唱”长音进行烘托,渲染气氛,突出戏剧性,较好地运用伴奏,将音乐推向高潮。
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钢琴伴奏者要对中国民乐作品作认真的研究分析,以便对该乐曲的音乐风格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诠释,除了配合独奏者的个人处理与发挥以外,伴奏还要起到调动情绪、点缀衬托、烘托气氛的作用。民乐中的散板段落较多,自由表现的部分一般要随着乐曲表现的需要而作弹性伸缩。比如某些标为“自由地”(常见的是引子或尾声)或标有自由延长记号的部分,此时,钢琴伴奏的填充需使用什么样的速度和音型,要仔细倾听独奏音乐表现的倾向性,钢琴伴奏者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和独奏者内心的节奏感尽量达到统一,才能把握好这种有弹性的节拍。
钢琴伴奏与器乐独奏的完美结合还需要伴奏者与独奏者的交流,二者达成的默契在实际表演中显得格外重要。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这是钢琴伴奏和器乐独奏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合作时,要通过钢琴伴奏织体的包裹与融合,使器乐独奏与钢琴各声部互相衬托、互相配合或形成对比,从而达到音乐的均衡、协调和完整性,进而在钢琴伴奏的带动下有效地表现乐曲的内容、风格和情绪。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