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课程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生辉
2009-05-21穆小立
穆小立
多年来,教与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教师耐心地教,学生刻苦地学,最后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收效甚微,学生应得到的智力开发、思维形式的拓展都没有到位,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学方式上大做文章,把教学活动彻底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让新的课程理念占领整个教学领域,真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真的做到引导学生会学、巧学、灵活、创新,到了关键之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真的收到指挥员排兵布阵,大获全胜的结果,最后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横生,创新意识别具一格,执著追求的欲望达到势不可挡的效果而告终。要达此目的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弄清课堂教学的本质
课堂上一直出现的最显眼的两个字就是“教学”。可对它的本质历来都有不同的理解,只因教无定法,所以无法确认哪一种认识是正确的、最佳的。
传统的认识又分为以下三类:其一,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若有附加成分也就是培养能力。这实际上是对教学活动的狭隘理解,忽视了认识社会和充分了解自然现象,而是机械地效仿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久而久之,必将导致教学过程真的就成了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教师有选择地讲解、说明、示范甚至手舞足蹈,最终成为学生追求的“人样子”。基本思维模式只不过是“讲——听”式“注入式”。孰不知,今天已迈进了信息时代,再靠“注入式”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使学生因其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其二是将教学活动简单地视为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只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成了二者的共同活动过程;其三是认为教学的本质只不过是“对话”、“交流”、“沟通”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认为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是师生结合的纽带,就是二者相互影响的过程。
二、弄清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教学
确切地讲,真正的教学行为是“实用”、“收获”这四个字辐射到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首先应确定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比如在一节新课中,教师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听完之后再愉快地完成教师留给的作业,教师给以评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不是“实用”的课堂教学,应以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为主要方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巧妙的学习方法,关键时画龙点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为学生解疑释惑,确保一路畅通,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大前提是:教师必须弄清以下问题方能奏效。一是必须弄清哪些是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的东西,而哪些不是。比如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或听而不懂也不是教学;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更不是教学。这些看似有助于教学活动却华而不实的东西都应该抛弃。二是课堂教学中必须使用的东西有哪些。比如:1,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2,教师必要的讲解、讲述、指导、演说、展示、评述这些教学手段以及各种参观、操作活动、激励评价等都应该利用。总之,选择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收到切实可行的效果。
三、弄清如何将教学关注的重点转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搞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环境,再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去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二是精心处理教材,加之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三是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活泼有序。因为一堂课的好与不好必须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是议论热烈;四是创设一种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快乐的课堂环境;五是紧紧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给自己制定新目标,去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彻底甩掉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和参照现成的内容设计。
四、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都局限在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范围内。如果教师还是“老皇历”,不去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还搂着“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法”、“实践作业法”不放,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要变“教学”为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这个问题更为重要,应引导学生多思、善思,首先要让他们多问善问,要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提出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质疑,学生的质疑有许多是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认定他们的特殊发现,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本面是方的,球场也是方的,为什么课本四个角比球场的四个角小得多,怎么说都是90度?”又有人提出:“操场上那200米的距离是不变的,甲每秒运行10米,20秒到达终点,乙每秒运行16米,12.5秒到达终点,那么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一定等于距离这句话成立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教师应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操作解决之,同时激励学生多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便使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其二是认真倾听学生回答。教师的每一次设问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想清楚后再回答,教师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还要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以增强学生的求知信心。在此基础上再拓宽一步,加大思维量更有必要。
其三是谈话要面向全体。在谈话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都有不同方面的东西,虽然甲提出的问题与乙提出的问题不同,单独为甲解决之是不好的,乙也有倾听的必要。必要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设问,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新的课程观念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运作途径。期间,还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去应对,孩子们在这堂课中所获得的多少是检验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