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素质评价的几点尝试
2009-05-21郭秀红
郭秀红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学业成绩的评价机制存在着许多弊端。21世纪是一个高素质、高发展的世纪。需要的是本领够硬、素质够强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则需要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因此我把对学生语文学科的评价定位在了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而非年终考试结果上。把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划分为学习习惯、知识技能、人际交往以及活动参与情况等,把每一项分别用分数进行记录,期末进行汇总,得出一个总的分数。同样是用分数记录,但却包括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个层面的不同情况,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语文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自信,达到彰显自己个性,不断发展自我的效果。
一、从细节入手,记录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情况
我教给学生一些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讲清它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帮助。比如:认真地读课文,课前预习,适当地进行摘录,写读书心得等,然后由同桌小组互相监督,定期进行汇报总结,每养成一个好习惯加上10分。试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班内的每位学生都已经养成了至少两项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分层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以教育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通过分层评价,真正使学生不仅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且成为教师“教”的主体。分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多重功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或类型,按上中下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比较扎实;B层学生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差;C层学生基础较差,非智力因素也比较差。但是要注意上述分层是动态的,需要定期进行调整。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这样学生从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就能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
三、平等交流,展示个性,记录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人际交往型的社会,而《新课标》在语文方面也对此提出了要求:学生要主动与人交流。因此学生愿不愿意与人交流,交流的程度也是我考核的一个内容。交流包括最基本的读书给师生听、回答问题、课堂组织的小组合作表演以及日常生活的交流等。对于基本能做到的学生加上80分,能正确流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且主动与人交流的加上100分,不但主动且见解独到,体现个性的加上120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感受、尊重保护学生个性差异。当然,那些不爱表达交流的学生也不能给一个分数就放任下去,他们将变得更加内向,不会与人交往。比如说我们班的一位学生,连最基本的上课举手都从来没有过。我找他问过原因,他说有的不会,有的怕说错了。其实不然,他就是内向,不愿表达自己,但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就顺着他的说法和他约定:“老师每次提问都举手,如果能回答的就迎视着老师,不太会的就看着别处。这成为我们之间的秘密。”而每次提问我也会第一个把目光投向他,他也依照约定去做了,而且在表扬几次之后,迎视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看来他在此方面已经树立了信心,慢慢地会向个性化发展下去。
四、组织活动,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环境
知识技能要在实际的运用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学生没有步入社会,不可能加以实践,因此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展示的机会。比如学习写信之后,我就让他们给不太远的人写一封信并邮寄出去,然后进行调查,对方收到的加上10分,收到并回信的加上20分。我们还成立了“小小作家笔会”,吸收一些写作有特长的同学成为会员,由他们出版每周一期的《作文周刊》,上面有“笔会专栏”、“新星推荐”等版块,然后从学生每天的日记中推选出好的作品来进行投稿,凡被《作文周刊》采用,均可获得由班费支出的视字数而定的5角、8角、1元、1.5元的稿费。在笔会同学的带动下,班内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期末时将对他们写作的意愿和写作水平进行考核加分。最后把这些项的分数加起来,就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值。虽然也是用分数来衡量,但我觉得这个分数反映了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比较全面的情况,而这也能促进他们的成长,提升他们的素质,在我们班内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1世纪是个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长期坚持这种这种评价方法,相信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信心十足、个性张扬、主动发展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