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2009-05-21董欣欣
董欣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是一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能力。好奇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教师要鼓励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进而引发他们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得以维持和强化。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的设计要求高低要适度、有吸引力,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要及时表示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更加有趣。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创新兴趣,指导学生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并且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时,数学教学应注重利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在每节课、每次活动中都要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创造—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