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与合作成效

2009-05-21郑益仙胡俊波

继续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成效可行性培养模式

郑益仙 胡俊波

摘要: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可行性,并以我校和企业人力资源部联合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为例,得出结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以市场需求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实现国家、企业、学校、学生各方“多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力资源;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行性;成效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原国家劳动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技术攻关。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

2005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中央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技能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高的一个瓶颈。“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仅仅靠劳动力的低成本难以参与国际竞争,更难以占领国际市场,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大批高技能人才。

但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就业需要的矛盾继续存在。目前,全国技术技能劳动者有872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2.9%,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360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4%。原国家劳动部对103个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表明,登记的求人倍率均大干1,对高技技师、技师、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分别达到3.3、2.2、2.1。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都是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促进就业、促进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提高的成功范例,也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科学、有机地实行“产销”连接。也就是运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使职业教育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能动作用。而职业教育也只有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重要措施。

(三)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与我校舍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为国资委下属的中国南车集团的一个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深刻认识到了拥有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重要性。我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铁道分院,原隶属于此公司,现仍是中国南车集团的一个下属单位,与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是兄弟关系。于是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与我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并切实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相吻合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平台。2005年11月7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职业教育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F&G(中国)电气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马海妮说:“从人才市场上招工很容易,但后期的培训则非常艰难。从培训成本上来看,通过‘双元制教学与学校培养订单式的员工,虽然花费不少,还是‘划算的。”

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与行业、企业等各社会用人部门密切相关,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切入点。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所以职业教育可保证直接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

(三)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原国家劳动部制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要通过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联系。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对于企业,国家鼓励企业出资支持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对于企业或个人支持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经费,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的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国家鼓励企业积极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的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应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经验与成效

我校与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了培养。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我校与企业就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合作意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就是用人单位的“订单”,这张“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要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层面的合作

第一,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在学校招生阶段即选拔一个班学生作为“签约准员工”,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养协议,每年所需专业人数通报校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企业选择优秀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企共同签订高技能人才的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使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能够与市场需求良好对接;注意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对接,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

合,教学针对性更强。

第二,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并用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直接从企业生产一线提炼出的生产性案例,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用的案例教学,或直接在校企合作企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在生产现场实施教学。

第三,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对企业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取证培训。

(二)师资队伍培养的合作

校企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学校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高级技师走进来一起参与课题开发和直接从事教学。

(三)教科研合作

拓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思路,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承接企业加工难题,由教师带领冠名班学生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后将其开发成冠名班教学课题。

(四)文化层面的合作

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每年请企业有关部门主管为学生做名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的讲座。企业还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管理模式的制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搞好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校企结合,培养学生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文化素质,即:专业化的工作技能包含技术、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包含形象、思维、语言;专业化工作操守包含道德、态度、意识。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对国家来说,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加快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对企业而言,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等问题。在校企双方紧密型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是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获得了实惠与利益,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为企业“量身订制”人才的功能,突出企业岗位要求,注重工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培养,并最终实现订单学生综合素质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

对学校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使用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在招生宣传方面,注重突出订单企业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使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提高合作企业及劳动市场对学生的认可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铁道分院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郭建彬

猜你喜欢

成效可行性培养模式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