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9-05-21鲁学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读写结合阅读能力

【摘 要】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脱离、缺乏写作兴趣、作文水平差参不齐的现状,笔者以为应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多数教师已经转变了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些年在高考中涌现出了许多文辞兼美的高分作文。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优秀文章也是层出不穷,这与教师日常教学中注重作文指导和写作训练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繁荣的表面下,依旧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①虽然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依旧存在,而且可能相差悬殊,出现两极分化,甚至部分学生对写作完全没有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②高考的现实要求,使得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更多地是想方设法地提高分数,所以,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文章写作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思维训练,很多人只注重形式上的多样,内容却很空洞,感情也不够真挚,其问题好像出在作文上,实质根本就在阅读上。③虽然新课程新教材强调读写的结合,但由于语文课时间紧任务重,实际上,并不能把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读名家名篇、时文美文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不能很好地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却要“出口成章”,写好作文,这难度很大。为此,我们以朗读、阅读、写作为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课内朗读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说法。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读书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范读和听录音,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传达给我们的真善美,尤其是第一册、第三册和第五册诗歌单元的教学,我通过配乐范读或听名家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基调,如李白的诗基调是飘逸豪放的,杜甫的诗基调却是沉郁悲怆的。接着给学生配乐朗读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来。用这些形式,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我每天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时最关键的就是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感到读书有趣味。我在开启阶段选择了毕淑敏的《暴风雨是个筛子》一文,读完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他们被文字的力量深深打动了;接下来我让他们自己选取美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断增加了他们的读书兴趣,还陶冶了情操。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限制,课上这点时间是不够的,因此我特别加强了课外阅读的训练。

二、课外阅读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以课内阅读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能力为指导的。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比较阅读,如在学完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后,我让学生比较之后明白:同一件事由于作者写作目的的不同,所以立论的角度不同,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选取的材料也不同。在这种比较阅读中,逐渐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看问题全面深刻的方法,同时也开发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带着课内学到的这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再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就能获得对文章的感悟。在阅读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这一类文章时会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在阅读立论明理、诘难思辨这一类文章时会知其论、析其理、辨其言、议其例。阅读过程的这种身心投入,逐渐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除了注重方法技巧的授予和能力的训练外,我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读物:高一时,我给他们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且堪为楷模的读物,如《读者》、《语文读本》、《语文报》等;高二时,给他们推荐内容涉及我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且思想深刻的读物,如《杂文》、《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高三时,主要推荐高考中的高分作文。在这三年中,始终鼓励学生做读书卡片、摘记,写读后感等等,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习惯。

课外我们还举办朗诵比赛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比赛时,我们适时点评其优劣,及时巩固成果。

三、阅读和写作并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揣摩、细心感受,从中获得身心愉悦,自然有许多感触和领悟,需要通过写作来宣泄;另一方面,借鉴了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技巧,运用语言文字的门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写作这一课堂。

1.猜想续写,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有些情节性强的作品,我们可先提供给学生一部分内容,保留一部分,让学生去猜想续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合情合理又出奇制胜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在自己的独立写作中大胆创新。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精选有一定有故事情节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然后只给学生提供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留下空白让学生猜想续写。在什么地方留下空白呢?在情节发展的高潮,在抖出包袱的关口,在故事陡转的瞬间,在人物塑造的关键,在揭开主旨的肯綮,在思想升华的高峰。第二步:让学生猜想续写。学生大胆想象,合理展开思维,使得故事有多种结局,而每个结局都闪烁着学生创造的火花。第三步:公开原作,让学生比较续写与原作的差别,深刻领会原作写法的妙处。第四步:教师引导总结如何正确续写的方法:抓住关键人物,驰骋想象联想,猜测各种可能,按照合乎前文情节的原则续写其中的一种,就可以成就一篇闪烁着创造火花的文章。当然,对写得合情合理的学生要大加褒扬。

2.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爱的文句,积累写作素材

前面谈到始终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卡片、摘记等,那么,指导学生摘抄什么呢?可以是名人名言,名篇中的名句名段,可以是警句佳话,可以是感人的故事,可以是醒人的道理,可以针对内容,可以针对手法,……总之,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喜爱的,长期坚持将受益匪浅。

3.课内课外结合,加强写作训练

在第四册的教学中,学生阅读了《雷雨》选段,我们课外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并让学生阅读了剧本《雷雨》全文,在阅读课上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雷雨》的评论文章,从而使学生对《雷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引导他们展开研究和探讨,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来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这样,就将课内对于戏剧知识的掌握转化成了课外对评论的写作,既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一种文体的写作。

有些篇目的课后练习中就有针对课文内容的写作训练,我们教师不应嫌麻烦而放弃,而应该认真对待。

4.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巩固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学期写十篇作文所能立竿见影的,它必须建立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上,而日记、周记不管写多写少、写好写坏,总还是在不断练习,那么鼓励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也就非常必要了。为了督促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可在课堂上检查,也可收起来集中检查。

5.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帮助敬老院的老人,去学校附近的名胜景点旅游,去乡村野游;或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在校内外就某个专题进行采访;或参与学校校刊的组稿编辑工作,……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从搜集材料开始,经历筛选材料、提练主题、构思全文直至反复修改、最后定稿的写作全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视写作为乐事,并享受写作成功的乐趣与喜悦。这种训练,不仅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对写得好的作品可推荐发表,也可当范文朗读,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表扬,这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也就必然培养起来了,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何愁作文能力提不高呢?

离开了阅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脱离了写作,阅读也将永远无法枝繁叶茂,阅读和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简介:鲁学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县第一中学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读写结合阅读能力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