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之间
2009-05-21也果
也 果
也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见于《青年文学》《中华散文》《海燕·都市美文》《散文选刊》《美文》等。入选数种散文选本。著有散文集《钉在风中的钉子》、散文合集《她们》。
老鹰捉小鸡
宛如一场童话的上演。尽管没有讲述人绘声绘色的言语,缺乏背景、道具以及音乐的交相呼应,但上场角色阵容齐整、正式而隆重。接下来的情节正耐心等待着成群结队的鸡与一只单打独斗的鹰的出现。来自自然界的两股力量的对抗,转瞬间变成了眼前的事实。对立双方早已站到各自的位置,中间保持着的那段距离是表明立场的,谁也不能打破。老鹰与小鸡。这样一对被选定了的组合仅属于数种对峙力量中的一组。如果一方断定为老鹰,另一方没有成为兔子、鸟雀或者其他别的什么,由此看来,成群结队出场的鸡多像剧本中那些被事先拟定好了的角色。
这是一出没有多少悬念的对抗。来自天空的鹰,自由桀骜,高不可攀。尽管“老”字涵盖的是人为的老辣和凶狠,但也表现了天之骄子牢不可破、至高无上的地位。由天空抵达地面,那只独立的鹰,无疑充当着另一领域的一名地地道道的入侵者。作为对手的是天性驯良的鸡。它们普通、寻常,为数众多。这些早已放弃飞翔而习惯在地面择食的家禽,安分守己,生活规律,容易满足。如果胆怯软弱的本性在,似乎只有旺盛的繁殖和生育使得种族的生存机会延续。于是,一只母鸡的背后会出现为数可观的鸡群。鹰的出现,无疑让由一只母鸡看护的鸡群遭遇了天大的麻烦。
游戏由此展开。扮演老鹰的显然已被角色充分调动起来,口里发出与动作一致的骇人的呼啸,身形灵活,声东击西,劲风一般冲击着面前的猎物。强悍的眼神掠过母鸡上下扇动着的翅膀,伺机捕获尾随其后的鸡崽。就像有人愿意担任老鹰一职,母鸡的扮演者也是出于自愿。一个身形高大的人站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口里不时发出“欧哧欧哧”的驱逐声。这个辅助的然而又是必不可少的动作,既显示母鸡过人的胆量,又提高了队伍的士气。应该说,在这场游戏中展开对决的便是老鹰和母鸡。然而作为攻击者与防卫者,被凸现的是作为鸡群领袖的母鸡。只见镜头一回回闪现,充分显露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如此果敢与力量来自母爱的伟大。是不是受当时影片人物普遍脸谱化的影响。在整场游戏的安排中,比较两位主角的表情,亦存在明显符号化的倾向。
小鸡是被捕捉的对象。它们为数众多,神情慌乱,在一种被追逐的模拟情境中,毫无招架之力。躲避是唯一的手段。这个处于弱势的群体,需要的只是一种被保护的满足。但见躲在母鸡身后的鸡崽,排成长长的队伍,相互间扯着彼此的衣襟,伸出去的手掌成了连接的纽带。这样的牵连加强了与保护者之间的紧密,也使得游戏的成分凸现。在接下来的奔跑与身体的冲撞中,结果发生了,居于末尾的那只小鸡掉了队。一只只落在最后面的小鸡总是难逃厄运。而老鹰的目标明确,就是垂涎小鸡的稚嫩味美,对于骁勇善战的母鸡了无兴趣。这些与现实的些微出入,再次验证了一场游戏的存在。
势力的强弱并非总与数量有关。游戏中的老鹰力量强大、不乏机智,一次次成功晃过鸡群,最终虏获所有的小鸡,除非碰上的是一只格外威猛的母鸡,这时的老鹰仅充当着形式上的对立。在一场被演绎了的追逐的游戏中,即使一方全军覆没,现场也只是出现短暂的沮丧,嘻嘻哈哈的气氛眨眼间掩盖背后凝固的淤血。在角色分配上,老鹰不再是自由无畏的象征,而成了邪恶的代名词。作为保护者的母鸡则全然剔除庸俗、胸无大志,成为母爱的崇高化身。小鸡是一个群体,弱小而团结。尽管游戏中的从众心理使得软弱一时间亦成为可爱的特征,无疑,在这样一场变幻了的实战中,受到教育的正是广大的小鸡。作为成人世界的一个颇具典范的教育实例,游戏中的孩子无意间获悉身边世界平静之外的险恶。
藏猫猫
主意提出来了。这个拿主意的人好像一下子被闯入脑子里的念头吸引,以至于再无法忽视。那棵老早就长在里面的树发芽了。多好的机会呵!他不觉兴奋起来,决定就在此时打动身边的同伴。他放大了自己的音量,仿佛小声旁人便听不到,从而影响收听效果;抑或为了富于表情的言语更具煽动性。这个叫做“藏猫猫”的游戏,首先需要寻找的便是志同道合者。那根在面前晃动着的火柴,噼噼剥剥地将围拢过来的苗头一一点燃。明朗的结果令倡议者激动异常,再次提高了的音量像遭遇鼓槌击打的响锣。于是,一群年龄相仿、意趣相投的孩子被团聚起来的共同的情感鼓舞着。多热烈的场面啊!
藏起来,快点儿藏起来。藏哪儿呢?兴冲冲离散了的孩子各自怀揣着一个硕大的问号,那只不老实的兔子躲在心窝里还不住地扑腾。耳畔响起了背离众人方向的寻找者的催促。如何才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消失?大衣橱,床底,门后,柜子里,这些可以依靠的遮蔽物是家里的去处。可现在是户外。奔跑改变了与寻找者之间的距离,但尽快找到一个稳妥的藏身之处才是最重要的。废弃的老屋,矮墙背后,阴暗的楼道,还是奋不顾身攀上一棵可以藏身的大树。藏好了吗?藏好了吗?这是一种极易让人失去警惕的声音,充满诱惑,一同袭来的是蹑手蹑脚的试探。此时,一丝一毫的声息都会泄漏行踪。如果正为隐藏得当而得意地应了声,便恰好中了他人的圈套,对方寻声而至逮个正着。
作为游戏,对手的出现是必需的。因而在游戏开始之前,即划分两个阵营。很显然,充任单个力量的寻找者与众多隐藏者之间并非势均力敌。而从这个游戏的命名以及悬殊的力量对比来看,快乐似乎更多地降临到那些将自己藏起来的孩子身上。藏哪儿呢?藏哪儿才让对方找不到。如果可以隐身那该多好啊,这种不可能的想法只是闪念。接下来的是:紧张的奔跑,躲起来还不忘窥视的铮亮的眼睛,被抑制了的呼吸。消失,消失在视线之外,让寻找成为一件困难的事。隐藏带来的是一种压抑的隐秘的快乐。寻找者在丧失他人的快乐之后,为改变孤立无援的处境,化身猎人的行为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补偿,但两者的对立并非血腥般残忍、强硬,而是依稀带着智慧的底色。最终呈现的结果,或是寻找者一副得意洋洋的成功姿态;或是隐藏者脸上挂着粲然的笑意从各自隐蔽的地方乍然现身;最令人不快的是一方竟然对结果漠不关心,分明藏得高超巧妙,最后却不得不蒙受弃置不顾的冷落。
藏起来,这个只有孩子才生出的念头,无章可循地隐匿在一个个白天或黑夜。白天那些眼见的熟悉的事物成为呵护弱小躯体的屏障,那可是弥漫着樟脑球气息的衣橱啊,藏在干净衣服里的强烈的味道瞬间涂抹上了失去清洁的外套。将黑色携来的夜晚让人很容易失去对周围的信任。黑色,多吓人的颜色呀,于是,继续理由充分地怕黑。可黑夜多像一个巨大的黑暗的衣橱啊,那里面没有樟脑球的味道,没有叠放整齐的衣裳,只有被包裹起来的一层层的神秘。变成影子吧,一起变成影子吧!变成影子就谁也找不到了。藏起来,藏起来,让我们一起玩藏猫猫吧!将自我隐匿的游戏完成了神话般的消失。这个又名捉迷藏的游戏,在中间的“迷”字上展现了谜一般难解的意图。
在真实的世界里将自己隐藏。这个唯有孩子才想象得出的念头,令平静的生活现出不可能的可能。一个人在眼前消失了。消失是短暂的,那是只有自己才知晓的秘密。藏起来了,藏好了,开始找了哦。游戏之间出现的是相互配合的寻找者与隐藏者。藏起来的人快慰于自我的藏匿,隐藏本身无疑加强了自我意识,遍及各个角落的寻找亦是不可或缺的来自他者的认同。游戏一次次起始,不断尝试消失的人体验着被确定的自我。而被认知甚至比清醒饱满的个人意识更重要。一个儿童创意的颇具寓言式的游戏,意欲实践对现实的逃离与摆脱,却又不得不凝视眼前唯一的游戏规则:参与者不得离开限定区域,否则无效。
吹泡泡
大人在院子里洗衣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大人仅限定为母亲。勤劳的母亲坐在板凳上,俯身直面一盆盆浸泡在白色泡沫中的衣裳,双手用力在搓板上搓洗。无数次经受生活磨练的痕迹令劳作中的手指粗糙、泛白。地上到处流淌着汩汩的小溪。对洗衣裳的母亲来说,需要空闲以便直面这些生活的问题,当然,此举对天气的要求也是严格的——阳光灿烂的好天气令人多么期待。半天工夫,这里俨然成了战场。满院子晾晒的衣裳就是浩荡的旗帜。在一件件晒满院子的床单衣物中间,散发着无所不在的太阳的气息和洗涤物清幽的芳香。
这个由母亲布开的阵势,因为有了太阳和洗衣粉的加盟,而显得阵容强大、气势恢宏。太阳一大早就暴露喷薄欲出的苗头,那张升起的用蜡笔都可以画上来的脸膛,热情而宽厚。课本与歌曲中都尊敬地称呼他,太阳公公。被比喻成年长的神圣的男性,伟岸阳刚,光芒万丈。集聚着巨大能量、穿透力极强的光线,不管隔多远的路都能照得见,包括心口窝——这儿也亮堂堂的哩。这样的阵势势必吸引孩子。起先,孩子的出现,就是在院子里穿梭,在洗干净的晒满床单衣物的院子里追逐,面前的景象宛如迷宫,矮小的身影在一面面旗帜般的床单下时隐时现。这些孩子,忙是帮不上了,最后自告奋勇拧一拧床单吧,也还是差把力气。只要那小脏手别碰上刚洗干净的床单。
这样忙碌的场面总归是热闹的,太阳像个探照灯,在头顶上晃来晃去,母亲不经意瞥过来的目光也像。水盆子里聚集起来的白色的泡沫有些不乐意了,渐渐的,越聚越多,终于沿着盆沿儿涌了出来。这时,一个愿望被眼前的景象滋生,继而一遍遍令幼小的心扉无比激荡。吹泡泡吧!吹泡泡吧!这主意看起来真不错。身后的屋子里有一股特殊的阴凉,在太阳底下呆久了,再迈进屋子眼前变得格外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来,真有点儿不适应这种黑暗。掀开席子,那一根根阴冷的麦秸秆儿就躲在床铺下。小心抽出一根,用剪子把两端剪齐,事先得含在口里透透气。那截含在口里的麦秸秆儿,通透中漾出一股特别的味儿。最终,这样的味道连同那个小人儿一同化入室外无限的光明。
青松肥皂不能酿造如此丰厚的泡沫,需要洗衣粉。在有母亲必然出现的如此忙碌的生活场面生出这样的一个念头,你说不与跟前的洗衣粉有关,又与哪一个有关?很快,孩子就衔着那根麦秸秆儿冲刷牙的茶缸子咕嘟咕嘟地吐泡泡。看,那些拥挤不堪的越堆越高的泡泡,像什么?这些瞬间涨起来的泡沫,多像蹲在火炉上燎壶里沸腾的水,集体发出多么快乐的声音呵!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吸,要吐。有一下子就是不小心吸了,接着还是要吐,朝地上狠狠地吐上一口。来,吹泡泡吧,一起吹泡泡,看谁吹得最大!一个个带着仙气的泡泡在眼前脚踩祥云升起来了。多简单的工具啊!就是这么一根细长的麦秸秆儿却可以制造五颜六色的快乐。站在太阳底下,不去看泼溅在地上的水泡,只管抬头,抬头仰望那个最大的美丽的泡泡往上飘,它多勇敢啊,它能飘出小院儿,飘上门前的大杨树?接下来,又会去哪儿呢?茶缸子里的泡泡越来越多地聚集在小院上空,它们多像蒲公英的孩子啊。
那个可以通气的麦秸秆儿不晓得自己的力量。隐藏起来的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它发现的吗?但是发现这个秘密的孩子们开始了传递。一个个透明的铮亮的色彩斑斓的圆圈里充满了怎样的想象,灿烂的太阳底下接连不断地飘扬起一个个可以悬挂的浪漫。这是孩子们的白日梦吗?这些美妙的梦幻与盛满空气的泡泡多少有些相像。这些无忧无虑的理想主义者,即使眼看着幸福的破裂也毫不惧怕,而是信心十足地制造下一个。无数个同样的愿望正从原地汩汩生起,听,多令人心动的声音啊!平淡的生活亦可以拥有如此绚烂的光彩。院子里集体的欢乐让人迅速产生联想,不见所有的泡沫都是聚众的嘛。在童年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摇篮里,孩子的心底是多么明亮而充盈。偶尔,也会一个人吹泡泡,没了太阳的光顾,那些泡泡好像迷了路似的走不太远。孤独的游戏,趁着阴暗的天气弥漫着黯淡的气氛,很容易让人想起阳光明媚的从前。那些泡泡是水里的月亮吗?
责任编辑︱孙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