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耐德电气:双重考验双管齐下

2009-05-21

商学院 2009年4期
关键词:施耐德副总裁考验

杨 澍

“我们希望全球的施耐德公司具备来自不同国家的、坚强的人才队伍。”经济危机与企业转型双重考验下,施耐德电气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Karen Ferguson说。

Karen Ferguson

施耐德电气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人力资源主管。1995年加入施耐德电气公司,在施耐德电气(英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担任管理职位。2001年,被任命为施耐德电气(英国)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两年后,出任北欧/波罗的海区人力资源副总裁。2005年起,出任位于法国的欧洲运营分部执行副总裁,主管人力资源,同时管理全球人力资源工作。

不久前,施耐德电气(中国)公司在2009战略发布会上,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决心。这意味着施耐德电气从元器件生产、销售者向能源高效使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型。虽然经济低迷对所有在中国的企业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施耐德电气(中国)公司也不例外,但公司的管理者们仍然相信增长不是问题,而且他们更加愿意利用这个“难得”的时机来完成重要的战略转型,这其中人力资源的转型在其“效率、增长和人力”三大运营优势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关注不同国家的多样性,”施耐德电气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人力资源主管Karen Ferguson说,“我们希望全球的施耐德公司具备来自不同国家的、坚强的人才队伍。”

从全球副总裁Karen到亚太区副总裁Victor,再到中国区总监浦小君,采访中施耐德电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HR管理梯队。在应对经济危机和完成企业转型的双重考验下,Karen将带领她的同事们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马可•波罗计划”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

这是在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China R&D; Center的招聘广告上写着的一句话。“挖掘员工所具有的企业家潜质”是施耐德电气实现转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针,开拓、创新、激情在这一方针下自然而然地成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坚强的人才队伍”的标准。为此Karen在施耐德电气实施的各种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马可· 波罗计划”,即为员工提供在总部或者其他海外分支机构工作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在本国以外的地方工作对于个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自发地调动起学习和适应当地文化、管理技巧的热情;同时另一方面,不同文化的碰撞也能够激荡创新的意识,推动人才间的流动和发展。人员在培养了国际化视野、工作两年以后再回到本国,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也让施耐德电气真正拥有了一大批可以整合各种文化、经历各种企业发展挑战考验的“精兵强将”。

不过如果说用“马可· 波罗计划”来作为支持企业战略转型的举措之一还不难理解,那么施耐德电气在人力资源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可就有些出人意料了。施耐德电气的管理者们决定将公司从原有的“男性主导”局面转型为未来的“男女平等”的新格局。为什么这么做?Karen有着自己的理由和洞见。“有调查表明,组织应至少保持三分之一的少数派,才能保证组织的多样性和创新性。”Karen说,而这也正是施耐德成功实现战略转型所必需的。

“我们是一个高科技、能源行业,这个行业对于女性来说可能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形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女性员工,不是做速记、杂务那样的简单工作,而是参与到公司管理中。”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人力资源部总监浦小君说,“在施耐德中国,女性员工已经占总员工数的30%;在管理层,有23%是女性。”无疑,中国区在这一环节上走在了前面。

煮酒危机应对

如今的管理话题中,危机应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而对于Karen及其同事们来说,他们面临着经济危机和企业转型对HR管理带来双重“冲击”的更为严峻的考验。Karen和她的同事们需要化解危机负面影响,稳定“军心”,以确保“马可· 波罗”等一系列人才转型战略战术的顺利实施。

对此,Karen直接领导下的亚太区副总裁Victor说:“企业需要让员工了解公司现在打算做什么、方向在哪里。特别是在这一地区,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固有的挑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我们这一代人都对应对危机缺乏经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换、需要更多的讨论来保障我们前进的道路。”Victor说,“另一个方面,这次危机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机会,不仅可以塑造企业的信心,也让公司内部的所有人能够回到思考的基本点,重申开放积极的心态,找回那些让我们快乐工作、高效工作的动力。特别是随着现在施耐德在提供客户解决方案业务上的发展,需要员工提升自我以适应这样的发展,现在正是转变思想和观念的机会。”

“危机是短期的,但是因为危机伤害到员工的感情,对公司造成的伤害却是长期的。”浦小君说。所以管理者应该做更多的沟通,应该有更多的笑容,送给员工更多充满关怀的小礼物,及时对员工表现做出肯定。

到目前为止,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在留法期间工作过的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加。而施耐德电气人员流动率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也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施耐德中国还获得了《职场》杂志和《中国经营报》主办评选的“50家最佳工作场所”称号。相信Karen和同事们在危机与转型的双重考验下会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猜你喜欢

施耐德副总裁考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将出任IMF副总裁
眼力大考验
眼力大考验
施耐德电气推出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
朱健离任上海证监局副局长或任国泰君安副总裁
考验
向施耐德学习“战略力” 等
2009施耐德电气智慧家居高端研讨会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APC审时度势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