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探析

2009-05-20乔建刚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

乔建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发展

马克恩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本文将依此谈谈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成就。

一、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求索它的答案,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分析我国国情出发,确认在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先解决工业化、市场化的任务,时间至少要上百年。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而且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个理论为当时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奠定了基础,并有助于克服“左”倾急性病,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独创。中共十四大正式把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定位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原本形态的巨大改变,它意味着区别于以往社会主义理论具体形态的新的社会主义观的诞生。

第三是社会主义主体论。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政治关系方面,随着港澳回归祖国,我国的政治制度也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在少数特殊地区实行资本主义,这种状况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这种社会主义主体论相对于过去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第四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过去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核心转变到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此外如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等,也都给社会主义理论赋予了新规定。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这个理论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导了中国“第二次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样是新时期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力关注和探索求解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教育全党要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抵御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侵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着眼于世纪之交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正确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方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是建构邓小平理论,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二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注重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建党思想。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首次提出“新的伟大工程”的命题。党的十五大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进一步概括,即“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总目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涉及党的思想基础、根本宗旨、成熟的标志、领导地位和作用、历史任务以及建党思路等基本规定。围绕“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创造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用整风的方式克服党内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新形式、新途径,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把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指明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指明了怎样去实现党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面向21世纪建设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伟大纲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新的成果,从理论到实践又有了新的创新。

三、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已有成果,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大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针对新世纪我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破解了发展难题,创新了发展理念,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形态和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了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O07.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