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清如水的莲子之歌
2009-05-20方冰
方 冰
徐青,1965年出生,苏州人,现任教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与环境艺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奖,并参加国内外大展,被展馆收藏。
音乐是以流动的、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绘画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文化实体,通过点、线、明暗、色彩、形象、构图等造型手段,在二维平面上塑造表现形象,以表达审美或反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共同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并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人们的情感。一个是听觉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艺术,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徐先生的水墨人体面前,有了悄然的融合,这种感觉大概就是曹植在《七启》中写到的:“画形于无象,造响与无声”吧。
一、结构和线条
我国传统国画中,除了追求写意,用笔轻、重、徐、疾、利、涩,用色深、浅、浓、淡、厚、薄等,结构也同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上,国画构图思维往往还借用音乐中的“起承转合”这几个阶段。虚实是国画构图的基本法则,是有画与无画的关系,是重彩与留白的关系,正如老子所说:“知白守墨”,徐先生无疑是深谙此道,在这组水墨人体中,绘画结构中的平衡、疏密、主次、虚实处理的近乎完美,就像是一首歌,分为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在这个A—B—A的结构中,A就是主题思想,是要突出、强调的重彩,是画中那一支支丰硕的莲子;B往往是音乐中轻淡的部分,多为抒情和叙说,画中就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了,近乎黑白的色条,从容的神情,各异的姿态,给人以舒缓、清澈的感觉。而当我们又把这幅画整体看来时,当把莲子和人物结合起来时,则又由再现部的A不谋而合,仿佛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是一个整体,既是一副清新、自然、恬静的画,又是一只舒缓、起伏、柔和的歌。
线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要素,。画中这些圆转流畅、飘逸潇洒的线条,已经开始具有了浓厚的形式意味。莲蓬的自然垂落,枝叶的任意弯曲,人像的各种表情和姿态,都像是一条起伏柔和的旋律线,没有八度以上的大跳,也没有单音的重复,而是充满了细微的变化,既不想交响曲那样绚丽,也不像赋格曲那样规整,而是更像一首中国的民间小调,月色溶溶,采莲女沐浴着月光,在静静的夜空中,留下了悠扬的歌声。随意而澄澈,听过之后,总要再听一遍,重温那种绵绵的带有清香的感觉。
二、意境
意境,是一个最具有东方美学色彩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美学和艺术的突出贡献。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都具有丰富的意境特征。意境实为艺术家主观的情志意象同客观的景物场面的有机融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弹性张力的艺术世界。它既有鲜明立体的时空感,形成一幅完整的形象画面,给与人感官上的美感,又蕴含着无限丰富的情思寓意,能激发起读者的心理投射机制,引出无穷的想象和思索,完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给人以双重的艺术享受。
含蓄的借助于客观事物,采用借景传情、托物言志的方式,把情致、景物水乳交融的统一起来。这是绘画意境的最大特点。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一望无垠的水面,成群的莲子作为背景,神态安详的人们躺卧在莲子中,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以景抒情,情寄于景,寄托着无尽的思绪。使人不禁想起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它的写法与这幅莲子人像有异曲同工之妙。《春江花月夜》在追求主题上,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铺垫过程,比如乐曲的第一段,江楼钟鼓的主题初次陈述时,就明显地觉察到旋律进行中前后乐句连锁传递的特点,这种前句尾接后句头的手法,清晰地表现了艺术形象的来龙去脉,使其“形”既实又虚,远近、动静皆在其中。再看徐先生的作品,本身的物象选择就是和谐的,水面、莲子、人物,真实而不造作,没有给人以突兀之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逐一欣赏画中的人像、物象,是一个由分到总的递进关系;《春江花月夜》在每一个小节结束时,都以缓慢的速度,渐弱的处理,好似人们在听到、见到“箫声、鼓声、明月、花影、云水、渔歌等不同情景时,都发出“祖国山河真美好啊”的赞叹声,泛起共鸣。跟画中的所有的物象一样,莲子的每一个枝叶,每一颗果实,人像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表情,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和功用。看似之间并无联系,却随着欣赏的深入,渐渐的发现了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莲子像是一颗颗音符,各种线条像是五线谱,色彩的搭配像是情绪符号,各种虚实像是处理,读者在一一欣赏他们的时候,最后总能有机的统一到整个作品的主题中去。
沈尹默先生在谈到绘画给人的音乐美感时曾说:“不但可以悦目,还可以悦耳、可以动情,它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柔徐缓的节奏。”这种音画艺术形象的双向开放与情感互动的心灵体验,更多只能是一种意会的,常常是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徐先生的这组人体水墨,让我们从绘画的交融建构中,获得了视听中亦虚亦实的相和致韵,感受到一种“莲子清如水”的心灵感应,我们的审美愉悦也因此而更丰富,更自由,情感也由此获得了充实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