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诚信重建的有效途径

2009-05-19王佳莉王艳春张佩芳

活力 2009年20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职学生高职院校

王佳莉 王艳春 张佩芳

[摘 要]诚信是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诚信危机”的产生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有社会环境、教育、制度等外部因素。本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把诚信教育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加强制度的外在约束。对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培养高职学生成人成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高职院校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千百年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与根本,也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它对人际的协作与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道德规范普遍受损,学校这块净土也不例外,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尤为严重。在学生中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会作假是脑子活等观念广泛存在。从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看,不讲诚信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重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一、树立诚信教育观念,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要改变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需要学校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诚信教育观念,形成诚信教育合力。在失信的环境下,是无法形成学生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的。首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来确定应当怎样实施诚信价值观,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到诚信教育计划中。其次,借助校园网,创设教职员工、学生之间的诚信论坛,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的诚实、守信行为的感激之情,并为学生创造了解他们所在的班级之外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诚实、守信的机会。再次充分利用学校大会来弘扬诚信价值观念,切切实实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相结合,在各项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从而尽一切可能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二、提高教师诚信品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学生一生的成长,为人师表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该体现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追求,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全方位树立教师的新形象,坚决杜绝各种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用真诚感染学生,以言行引导学生。教师自身始终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另外,学校也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诚信品质,给学生树立诚信示范。

三、开展诚信活动教育,促进诚信品德形成

许多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公德意识比较差,尤其是对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德,其认知和社会对其要求相差甚远。高职院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特别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将道德规范体现在行动中,要求学生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是讲诚信的人。首先,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提出诚信要求,要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借书要及时归还。通过报纸、广播、班会宣传这些要求,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外在他律的道德约束机制。其次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各种娱乐活动,依靠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活动和广泛的思想交流活动。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适当减轻教学压力、降低考试难度等来提升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地位,使教师不忽略对学生诚信道德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四、拓展课堂教学理念,培养诚信思维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教”得多,“育”得少。“教”只是传播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目标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具体措施却往往简单化,忽视了个人道德的完善,片面追求及格率、就业率以及专业能力,以卷面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良,重智轻德,重能力轻素质,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诚信教育的重心,应由传授诚信教条转向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判断力、诚信道德敏感性和诚信行为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合理运用大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让他们在处理现实的诚信问题过程中增加对诚信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并指导大学生在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个人应确立的诚信品质;有目的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判断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诚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评价考核体系

所谓诚信制度建设就是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道德行为。一个社会要形成稳定的道德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就必须建立高效的道德制约机制。大学生诚信评价考核体系,一方面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并交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其次,建立诚信奖惩制度,根据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学生的现状,并在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征求广大师生建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诚信奖惩制度,对诸如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诚信缺失行为,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其约束和惩处,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承担责任。通过制度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信用监督,使学生在校园或步入社会后,都能领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是高职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肩负起自已的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诚信品德。

参考文献:

[1]陈磊 . 大学生诚信道德制度化问题研

究[Z].辽宁大学.

[2]蔡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

书育人·高教论坛,2006,(9).

[3]蒲再明.树立大诚信教育观,增强高职

学生诚信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2008.

(7).□

(编辑/穆杨)

(该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高职学生诚信状况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高职学生高职院校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