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政治新教材,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09-05-19孔世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主体意识

孔世杰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对于政治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气候”与“土壤”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无法包容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面对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学生总会有疑问,因而学生总是具有一定问题意识的。但问题意识能否得以显现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抑制了萌芽中的问题意识的表露,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或者不敢提出心中悬而已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学生树立大胆进行提问的信心:对于好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耐心倾听,不要以“影响教学进度”为由打断学生或置之不理;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也不要批评,应肯定其勇气,再加以引导。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学生保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新思维的激活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如:在讲“适度、合理消费”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妈妈认为有钱应存到银行,这样稳当;爸爸认为应用来买股票,这样挣钱更快,利润更大;儿子认为有钱应花光,没有再挣,这既有利于国家经济,又给自己挣钱创造动力。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观点?”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在辩论中,他们既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也明辨了是非。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根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开拓的洧适应性的、自觉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首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他们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其次,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整理思绪,使其头脑中的疑问变得具体、清晰。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策划好每一节课,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莺难点,能够以较高的教学技巧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全神贯注地当好“导演”或“主持人”的角色;要做到既使课堂气氛活跃、质疑释疑热烈,又使课堂教学有序、质疑有效,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这种教学情境中真正掌握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并使他们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引出问题,促使学生经常表现出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在教学中,有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上课,让学生当小老师(或称主持人),进行民主探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让他们共同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接收新信息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对信息中的观点、结论、方法大胆地提出质疑。鼓励质疑和设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四、精心搭建问题平台。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催化剂

首先,要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进行观察,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杜威认为:“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可见,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要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都有两种思想。”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积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应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创造性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