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09-05-19吴爱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政治

吴爱军

一、目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与内容貌合神离。

其一: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形式参与。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但往往是一人发言众人附和,没人提出异议。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课堂讨论结束。但很多学生并未在讨论中受益。

其二:课堂上缺乏实质性的师生互动。如教师独揽话语权,表现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只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层面上,教师独揽提问、评价权。再如部分学生垄断互动行为,其表现为:那些成绩优秀、性格外向、在班内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往往成为互动的主角;而有的学生因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而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2目标与认识以偏概全。

新课程下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十分重视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由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于是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偏重一边的现象。如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其他,表现在: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出现了“游离”的现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等。

3预设与生成互动失衡。

非预设性生成是指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在新课程政渝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课前的预设性生成。当学生的回答不是预设的答案时,教师往往会消极回避、越俎代庖甚至置之不理,这种“顺利”、“快捷”的背后是部分学生丧失了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程对中学政治有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以人为本,深化人文教育。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需要,反映了中学阶段的教学特点。比如,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体现学生主体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尊重差异;强调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决定了政治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课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制造、拓展并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生活调适、社会磨炼,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这就要求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价值,并善于利用知识为自己的未来谋划;把课堂社会化,致力于课堂与社会、个人与生活的链接,满足学生的终身需求。

2回归生活,活化生命教育。

中学时代是孩子们心智从混沌走向清晰的重要转折期,需要教育和点拨,从而让他们好好享受学习、享受读书、享受求知的种种美好。新课程下韵政治有效教学要寻求教育的终极关怀,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和自我激励中直面生活,去体验生命的鲜活和新奇,体验自身的价值;并且在体验中感悟生命,在自我教育中得到升华和飞跃。

3综合探究。优化互动教育。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中学政治新教材每一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其且的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而融入社会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主动展示自我心智、个性和创新意识,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情感体验。

4发展为主。强化终身教育。

新课程提出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这一重要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学政治课程价值的焦点不再仅仅是“考大学的成绩”了,而是人的“终身发展”和在中学期间的“学习过程”了。在中学政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系里,将新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生态发展的需要统一到学习者个体的持续发展上。

新课程视野下的中学政治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让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新课程中学政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在多解中学创新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