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9-05-19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左宗棠史料创造性

周 玲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

一、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情境

1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调动学生去积极思维,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使知识的传授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我常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样,教师层层设疑、释疑,不断给学生思维的时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结合“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两目内容,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红军前三次反“围剿”是谁指挥的?他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识记、再现)

(2)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是谁指挥的?战术如何?(识记、再现)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主要领导人是谁?他们是怎样指挥的?(归纳、概括)

(4)红军前四次反“围剿”为什么能胜利?(综合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又为什么会失败?(对比分析)

(5)结合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史实,论述毛泽东作战方针的正确性。写一篇150字的小论文。(创造性思维)

2情境营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初中教材“三国鼎立”这一课,有许多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在讲述其中“赤壁之战”这节内容时,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兵力上居于优势的曹军弱点在哪里?待学生回答后进而发问:“有多年作战经验、熟知兵法的曹操为何对自己的弱点视而不见?”“官渡、赤壁两战相隔不过八年,曹操为何一胜一败?”待学生总结出曹操骄傲轻敌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赤壁之战曹操败北除骄傲轻敌外还有什么原因?”“此役对作战双方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思考的状态,对训练其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很有帮助。

二、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开放性,引发学生多角度探讨问题。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开放性,能引起发散思维。只有在学生通过思考与教师的启发诱导后得出答案,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所表现。

2提出假设。让学生大胆地去思考。

提出假设,让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去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教学中的误区在所难免,有时学生自己走进误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加以纠正;教师也可以有意制造误区,诱使学生“上当”、“中计”,学生求知欲望强烈,课下便积极探求、查阅资料,进行论证和批驳。例如,有人说唐玄宗不宠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而衰,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深人探讨,彼此交流,结果既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充分发挥史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的作用

1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编历史教材中的不少史料内容生动有趣,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正确地使用史料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到日本侵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时,可以利用电教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影片,用这些资料来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在丰富的原始史料面前学生完全进入了当时的历史情境,激发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痛恨,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补充史料,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材中的史料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这就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加强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新危机”时,涉及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教材中提供了一则史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证明他力主收复新疆。教学中可再增加两则史料,一则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二则为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曾国藩、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两则史料,让他们去全面评价左宗棠。这样学生自己就能综合出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左宗棠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又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猜你喜欢

左宗棠史料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左宗棠挥师定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