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及现状
2009-05-14胥思省
胥思省
摘要:《世界史》的研究、教学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日益显现其重要性。本文就《世界史》重要的社会功能,《世界史》教学、研究的现状及《世界史》研究所涉及到的一些新课题、新领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世界史 社会功能性 现状 新课题
一、《世界史》重要的社会功能性
我国的历史学传统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把自己的历史完整地记录几千年而从不间断的国家。中国文化传统从来就重视发挥历史的作用,认为历史有两重意义:一是可以了解过去,二是训诫现实。中国历来把历史学看作具有社会功能的学科之一,几千年一向如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社会功能,他们都强调史学应服务社会。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康尼尔?李德民是重视发挥历史学社会功能的代表人物,他在谈到历史教学问题时指出:“从长远看,历史教学必须以社会方式,也就是说,以对一般公民显然有意义的方式来进行”。他强调历史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但在我国最近若干年中,人们对历史的作用看不清楚了,急功近利的经济意识,冲击了历史学的现实意义,“历史有什么用?”之类的论调,不绝于耳。但历史的功用总是在那里,戏弄历史的人最终会戏弄自己。
在学好中国史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学好世界史。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要开放,就必须看世界,就应该懂得世界的历史。但学习世界史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只从自己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已经远远不够了,中国毕竟是现代化的后起者,别国的经验教训能对我们又直接的启示作用,不注意别人的经历,不研究别人的成功失败,无异于澳洲的鸵鸟,把头埋在沙丘里。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外国历史不仅仅是关于外国的历史知识,而且是世界其他民族积累的智慧的结晶。常有人问: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回答是:历史给人以智慧。因为历史记录的是前人的经历,提供的是前人经历中的经验教训。经验提供的是成功的智慧,教训使后人有可能成功。历史虽然无言,但它却会说话;能够听见历史说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能够听懂历史在说什么,这就是伟大的智慧。听懂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才智,但是要想听历史,懂历史,首先就必须学历史,读历史,在历史的知识中聆听历史的教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并不封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时间里融合了许多古代先民,这个过程,就是古代先民相互开放,相互吸收的过程。古代民族的兼收并取,最终铸造了中华民族,奠定了东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伟大的现代化事业之中。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国又有许多前车之鉴。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世界的历史有特别的意义:别国的历史,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后发展国家,是隐含着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中国来讲是巨大的无形财富。近数十年中,我们已经把历史的作用太“边缘化”了,外国的历史尤其被忽视。有些人喊总结经验教训,但却放着世界历史上那些最宏大的经验教训不去总结。
二、目前《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尽管我国是一个重视治史的国家。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已经把历史尤其是世界历史的作用“边缘化”了,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首先,我国的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就缺乏国际意识的培养与谋划,世界史初等和中等基础教育方面,有时不仅发展不足,还有萎缩之势。我国虽然也规定世界史为中学必修课,但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下,实际上并非“必修”。在初中,历史课被称为“让路课”,因为历史课的成绩不作为升高中的依据。在高中,文理分班,只有文科班学生才学世界历史,而选择高中文科班的学生大约不足1/5。即使这1/5有限人群的世界史知识还是“缺项”的:没有世界中世纪史的内容。而大家知道西欧的中世纪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中世纪是封建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思想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现代社会与中世纪有着密切的历史继承关系,当今世界的政治地理基本上是在中世纪形成的;现代西方社会的政权机构、经济组织、司法体系等可以在中世纪找到渊源。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历史有助于理解当前的社会,尤其是对于一个遗留有大量封建因素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按照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按年代顺序讲中外通史,高中则按专题归类讲授。且不论专题讲授的合理性,问题在于内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时代空白,也就是说,在高中世界史的讲授中,任何专题都没有世界中世纪内容。而世界中世纪史承上启下,及其重要。考虑前面已经讲到初中历史教学情况,这一缺陷就显得更为严重。初中的“通史”不落实,高中的“缺陷”则成为真正的断裂:以西欧史为例,从希腊罗马,一下子跳到近代英、法、德、意等国家,这些民族国家如何演进,其文明是如何孕育的,无从知晓。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初中的通史教育的被“历史与社会”课程取而代之,里面涉及到别的历史知识更要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我国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世界史教育令人堪忧。
另外,我国高校的世界历史教育与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文化学术交往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不论学位点的分布,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还是世界史研究的成果,几乎每年都有新变化,新进展。但是,总的来看与现实的需要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距离。在历史学中,世界史与中国史的摆位长期不能并驾齐驱;非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包括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理工科大学生的世界史教育更是普遍得不到重视。这里略举遵义师院为例:非历史人文学科的中文、外语、政经、小教文、音乐、美术开设历史选修课的屈指可数,据我所知,中文、外语、教管、音乐、美术就没有开过任何历史选修课。试想一下,中文系的学生不具备相应的中国史知识和外国史知识,如何学好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仅有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知识是非常不够的),外语系的学生不具备世界史知识又如何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人文科学如此,其他理科系就谈不上开设历史类的课程,尤其是世界历史了。我们天天都在高谈提高教学质量,那为什么不实实在在的坐下来做这些实际的工作呢?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只是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先进的观念,开阔而深远的视野,而我们的学生呢?更令人担忧的事还在发生。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项措施:凡是分配不好的高校和专业要坚决停办。历史专业还要不要?我们的世界史教育还要不要?目光短浅,一刀切的作法只会给民族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三、《世界史》研究所涉及到的部分新课题
我国中国史研究的历史比世界史要长得多,并取得了重要成就和有着深远的积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看,20世纪世界已越来越走向整体化,及至21世纪之初,世界更大踏步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任何国家的健康发展都必须既懂得本国历史的昨天和今天,又必须懂得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并且把本国的发展置于世界大背景之中加以研究,为此广大的史学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进行传统的世界史研究的同时,开始探索一些新的领域、新的课题。
(一)15世纪以来世界重要国家发展历史的考察
这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巨大的系统课题。从15世纪到现在五六百年历史,涵盖了整个世界近代史和目前我们所处的世界现代史时期;从国家看,包括了从西欧到东亚到北美10来个曾经在历史上存在或现今存在的强国。如此长时段,整体地对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其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这个课题的研究涉及到的方面很多,试以制度创新为例,为什么在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关头,葡西两国会走在世界前列?那是因为它们不仅最早建立了民族国家,而且最早向海外迈出了一步,最早出现代表早期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荷、英、法三国的兴起,是因为它们开了近代资本主义先河。特别是英国,它成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走上工业革命道路,其长期称雄世界史也就有了某种历史必然性。美国是一个从建国之日起就没有封建残余势力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加上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包括地理上所处的优势地位,它最终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也不是偶然的。至于新生的苏联,也只是因为它建立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短短20年间把一个落后的俄国提升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并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反过来说,上述绝大多数国家的霸权地位走向衰弱,也恰恰与它们受资本主义本质的驱使走上扩张争霸战争的道路有关。苏联社会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未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国内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腐朽因素日益滋长,当权者甚至学着帝国主义的样子大肆向外扩张,从而问题成堆,病入膏肓。到了戈尔巴乔夫掌权,竟自觉地选择了资本主义,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教训是深刻的。
(二)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共处和竞争的关系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为落后国家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枷锁,进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就连社会主义的反对者们也不得不承认其巨大得贡献。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特点要有充分认识,对其长期性要有足够估计。社会主义的成败取决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旧体制实行改革和创新。资本主义是从封建主义社会的母体里诞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所以,社会主义最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在一段时期内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不可避免,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袭的同时,也要注意继承人类文明发展,包括资本主义发展所创造的成果。要有与不同社会制度长期共处、竞争的思想准备,才能创造出自身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
(三)战争与和平问题
近百年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20世纪末,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的面貌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竭力建立“单级世界”,推行按照美国意志行事的世界秩序,使国际局势再度笼罩于紧张气氛之下。它大肆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人权而战”的新“帝国主义”理论。并以此为借口,建立美国的绝对优势。对政治上、经济上违背其利益者实行制裁,甚至不惜以武力干预别国内政。使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再度显得异常尖锐。但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企图遭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从未停息,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趋势初见端倪;美国单极世界的构想也引起与其盟国内部的矛盾,并随着一些盟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而加剧。“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除以上研究的三个新课题或新领域外,世界史还有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如:如何处理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殖民主义、新霸权主义问题;传统历史研究与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及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国际文化发展战略问题;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历史教训问题;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的变迁;20世纪人类历史巨变;中国和平崛起等等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总之,改革开放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用宽广的世界史眼光去认识和分析。希望全社会对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越来越重视、理解和支持,为提高我国的人才素质,培养世界历史眼光,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1999;
[2]吴于、齐世荣:《世界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