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物理教案编写的改革
2009-05-14吴洪波
吴洪波
撰写教案,应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和宏观把握,促使教师明确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和手段,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教案编写只注重编写的过程,而忽视思考研究的过程,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表现:一是照抄照搬旧的教案。不少教师的教案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把本来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机械重复的劳动;二是重形式而轻内容。从一些教案的表面看,其中“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应俱全,但是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缺乏个性和独到的见解;三是拘泥于形式。有些教师认为教案中内容丰富,各个教学环节齐备,书写整洁美观,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四是有的教师备课单纯依赖教参,把教参上所说的当作绝对权威,把课本和教参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应如何编写教案呢?以物理教案为例,编写教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从旧教材到新课程,教学目标变成了三维目标。当前,很多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不深,编写教案时,各节课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致相似,如都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探究,培养科学的态度与合作精神”等;或者教案中的三维目标都是从教参中抄来,很多教师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更谈不上去思考如何完成这些目标了。新课程的教材中每一课时都列出两个或三个大问题,一节课应主要确定两到三个具体目标写在教案上,其他与本课联系不紧、一般地泛泛而谈的目标则不必列出。实践证明,物理学科备课时确定三维目标,应更多地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积累转化,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围绕这个重心,在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目标具体、明确,有针对性,重点突出,操作性强。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但现在许多教师的教案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学设计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至于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活动、采用什么方式等,教案中都没有体现。这样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跟着教师转的局面,于是填鸭式、说教式、一言堂式的教学便不可避免。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主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关于“力”的概念,有两个教学设计方案:一是教师举出“与力有关的现象”的例子(4个或5个),然后教师分析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结论;二是学生举出“与力有关的现象”的例子,教师将学生举的例子(4个或5个)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例子中力是怎样产生的”,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小结。“设计一”显然是传统的编写方案,反映的都是教师的活动过程,这样的教学属于“满堂灌”。而“设计二”考虑的是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比听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因此,物理教案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个在和谐氛围中自主探索的广阔空间,使教学成为多向交流、充满活力的过程。
再次是作业内容、形式设计。现在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简单采用教材、配套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作业设计;二是作业脱离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识水平;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多为卷面的书写和计算,是机械性的作业。传统的作业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物理作业的设计,除了继续关注知识性外,还应考虑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因此物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同步练习等资源上的作业,改编这些资源中的作业,还要自主设计部分作业,并充分考虑作业的生活化、趣味性等。课后多安排具有自主性、探究性或合作性的作业,增加观察、实验、编题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充分动脑与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最后是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后对教案进行反思,不仅能对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查漏补缺,而且能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现实中,教学后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教师还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二是教学后记内容模式化、笼统化,如“本堂课上得较成功,学生收获很大”、“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或掌握了什么”等;三是反思不够深刻,对课堂中某些环节上得好或不好没有进行分析,更没有提出改进意见、办法;四是反思写得不够具体、清楚,没有反映出哪一个环节、哪一步操作做得好或没做好。这种后记对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写教学后记时教师应记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或操作的得失,避免反思针对性不强的现象,使教学设计得到优化。
教案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行为,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对教案设计进行改革,真正贯彻落实“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使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更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责编王学军)